数学试卷客观题分值大,一个基础题错误就会对成绩有较大影响,把会的问题作对,是考试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首先要保证基础问题的得分。做好知识脉络梳理,消除知识和方法的盲点。有些内容在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中相对独立,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较少,考试时会因为不熟悉造成答题困难,如复数、立体几何中的台体面积与体积公式等,应格外关注、加强复习。有些概念容易混乱不清,如复合函数的抽象表达式等,应回归教材,梳理基本内容,做到准确理解。
其次,提高中档难度问题的答题能力。反复的模拟训练或专项训练是做好这类问题的主要手段,内容、方法熟悉了,结构清晰了,就能从“可以会”转变为“一定会”。如以函数性质为背景的问题,要求熟练掌握符号、文字、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对符号表示、关系分析能力提出要求。因此,考生应多进行针对性练习,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对比不同方法的特点,确定适合自己的一般方法。
最后是难题的应对。此类考题对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较高要求。考生应根据自己平时测试情况,确定解题能力,合理面对这类问题的复习。一般来说,因投入产出比不高,做不好容易动摇信心,建议一般考生在考前减少这类问题的练习。
建议每天适当安排运算能力的练习,运算能力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可速成。有些同学在数学开考前一天还要认真做题,是有一定道理的,保持自己思维的活跃性。所以每天适当安排数学的运算练习,在这个阶段能够维持运算技能的熟练即可。在习题的选择方面,考生可以反复去练习真题,互联网的便利条件给考生提供了很多帮助,大家可以在网络上找一些题目新颖、样式新颖的模拟题型来做,如今数学科目在高考在各种形式上摒弃了“八股”化模式,题目变得非常灵活,高考实际主要落实的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新题型则是训练学生的考试应变能力。
做题之后,要加强反思。同学们一定要明确,现在正做着的题,一定不是考试的题目,而是要运用现在正做着的题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因此,要把自己做过的每道题加以反思,总结题型的方法,做到知识成片,问题成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