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大事”:熬制腊八粥
腊八粥,这一传统美食,无疑是腊八节的重头戏。在寒冷的冬日里,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腊八粥不仅能驱寒保暖,更寓意着团圆和丰收。腊八粥的食材丰富多样,包括糯米、红豆、红枣、莲子、桂圆等,每一种食材都代表着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美好祝愿。
第二件“大事”:晒制腊肉
除了熬制腊八粥,晒制腊肉也是腊八节的重要习俗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特别是湖南、湖北、四川等地,人们有在腊八节晒制腊肉的习俗。经过腌制和晾晒的腊肉,色泽红亮、香气四溢,是冬季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第三件“大事”:糖糕和松糕的制作
除了熬腊八粥和晒腊肉,制作糖糕和松糕也是腊八节的传统习俗之一。糖糕是一种以糯米粉为主料制成的甜点,外皮酥脆、内里软糯,甜而不腻;松糕则以糯米粉和松花粉混合制成,不仅味道清香可口,更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何故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 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 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祀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
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戌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