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个原因就是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主张修建了“京杭大运河”,根据史书记载,早在隋朝初步建立的时候,隋文帝杨坚就已经有了修建大运河的想法,但国家初建,这种大型工程无疑是劳民伤财,所以就搁置了。
最终在隋炀帝杨广继位之后,于605年正式开始大运河的挖凿,运河修建额需要,也是隋炀帝大肆吸收劳动力的原因,早在运河修建初期,就召集了百余万男女进行济渠的开通,而后又召集了十余万人对运河进行了拓宽。
这次运河修建虽然耗费了大量的劳动力,但是不可否认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作用,大运河的开通,为隋朝乃是后续的朝代创建了水上的交通要道,从镇江出发,乘船一路可到杭州,在水流的推动之下,时间节省许多。
2、第二点巨大贡献,就是隋炀帝杨广创立了科举考试制度,这种分科考试的人才选拔制度可以说是贯穿我国古代并且最为公平的制度,在隋炀帝之前,在人才选拔方面大都采用从汉朝延续下来的“察举制”,主要就是靠朝廷官员的推荐产生中央任职的人才。
科举制的创立有效的为朝廷清扫了地方上浑水摸鱼之人,选拔了地方上的人才,后续的唐,宋,元,明,甚至清前期等朝代都延续了科举制度,武举,殿试等都是对科举制度的完善。
1、政治
隋炀帝杨广在位的十四年间,起初为提升经济发展和民生便利的层次,曾推动各种建筑包括南北隋唐大运河等艰钜工程。
但是一方面这些巨大的工程促进了经济,另一方面也给民生带来沉重的负担。
2、经济
大业元年(605年),杨广继位之初,征发河南、淮北一百多万人开通济渠(唐时称广济渠,宋称汴河),由洛阳通到淮水。
同年,又遣淮南十几万人开邗沟,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扬子(今江苏扬州南)入江,又称“山阳渎”。自大兴至江都(今扬州),全长四千多里。
运河的两旁开辟了大道,为美化环境和鼓励人民亲近利用,皆种有榆树和柳树,可谓当代良策。大业四年(608年),征河北一百多万人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今北京)。
大业六年(610年),开江南河,从京口通到余杭(今浙江杭州)。自大业元年(605年)起,以六年时间开凿邗沟、通济渠、永济渠和江南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