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和高二的某些考试和高考是不具有可比性的。比如高一的时候,学生还没分文理科,九门学科都要考,学生的总分也是九门成绩的总分,这当然没有可比性。
还有就是在新高考出台以前,要分文理科,但是到高二的时候,学生尽管分了科,政史地、理化生考试的时候都还是分开考的,一般到了高二下学期接近高三的时候,政史地或者理化生才会综合在一张卷子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综合考试。可以说,综合前和综合后的考试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三门的总分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
所以其实在高一和高二的时候,学生的总分参考性不大,因为不论是考试的内容,还是形式等都与高考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在高一和高二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在学校的名次,对自己进行一个评估,等到了高三,就可以重点看总分而不是名次了。
平时分数不决定高考分数,但彼此之间绝对有很大关联
首先,要明白的一点就是平时分数不能决定高考分数,这是无可置疑的,因为高考只有一次,高考你会遇到什么样的题目?你做过还是没做过?以及高考还可能出现一些突发情况,这些都是我们无法预料的,所以平时成绩再高或者再低,都不能直接决定你高考成绩。
不能决定但并不代表没有影响,可以说,在这里,平时成绩和高考成绩是有很大关联的,并且一般来说,越往后,关联越大,比如越临近高考,学生的成绩越具有参考性。
一般来说,高考成绩在平时的基础上,总分浮动在二三十分左右
平时成绩不能决定高考成绩,但是它们之间绝对是有关联的,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浮动区间。一般来说,高考成绩在平时成绩的基础上,总分浮动二三十分左右,这不是凭空乱说的,这是得到了我们学校几个班主任老师的多年检验的。比如我之前带毕业班的时候,那些能上人大的学生,最后高考哪怕是失误的,也能上个武大,也就是说还是在这个浮动范围内的。
除了极特殊的情况,比如高考生病、涂错答题卡等,学生最终的高考成绩基本都是在这个浮动区间内的,基本不可能出现说你平时成绩能考个211,结果高考的时候只上了个二本,或者说高考的时候出现奇迹,涨了几百分,这些都是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