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东汉时有个人名唤桓景,他的师父是当时著名的方士费长房,便是悬壶济世的那位。有一天师父就跟他说:“你们家九月九日会有大灾,我教你个办法,你赶紧回家处理一下吧!你回去以后让你全家人都佩戴茱萸,然后在九月九这天登高并饮用菊花酒。”桓景回家之后照做,结果当天晚上和家人登高饮酒归来,发现家中饲养的家禽、家畜都死了。费长房就说:“这些动物就是替代你和你的家人受灾了。”这个故事有很明显的道教痕迹,其中提到的几种避灾之法,都是重阳节常见的一些习俗。所以后来这个故事传播开去,就也有人说这是之所以重阳节会有这些习俗的原因。
1、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赋》
2、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
3、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张可久《风入松·九日》
4、极喜御戎全上策,倚栏长啸晚烟横。——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
5、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6、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7、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8、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妙信《九日酬诸子》
9、秋明白鹭双飞处。——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10、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