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师资:各学科教师资源不均衡
新高考改革开始实施后,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扩大,但是大部分学生偏向于按学科的难易程度而非对学科的兴趣爱好来选科,由此带来了各科教师资源的不均,造成资源的浪费且影响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文科科目和理科科目难易程度不一,文科中的历史、地理相对于理科中的物理、化学难度来说偏易,由此造成选择历史和地理的学生人数剧增,选择物理、化学的学生人数骤减,进而影响到学校学科教师资源分配,打破原本相对平衡的学科教师数量,历史和地理教师需求剧增,物理和化学教师富余,这就造成了选科相对集中,教师资源浪费较为严重的情况。
2、教学效果:走班效果差,师生负担重
“走班制”是新高考改革方案中的要求,是配合新高考实行合格考和等级考的要求,更是“3+3”选科模式下的必然选择。走班制有其优点,但实施效果较差且增加了师生的负担。
3、考试:英语“一年两考”合理性存质疑
新高考改革中英语考试由一年一考变为一年两考,学生的考试机会增加,但也给英语教师的工作带来成倍的压力和负担。为了取得更高的成绩,多数学生更愿意两次英语考试都参加,由此给英语教师的工作带来压力和负担,应试教育趋势愈加明显,以致素质教育推进困难,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学生拥有两次考试机会是否能够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加之英语实施的3分等级差是否真正能够为高校选拔出水平高的人才,这些都是需要调研和认真考虑的问题。
4、教学评价:等级赋分有漏洞
在新高考改革的实施方案中,等级赋分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制度。高考新政实施后,高考录取依然是依据总分排序,从高到低依次录取,分数依然是考评录取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等级赋分制中,不同的科目等级赋分区别明显,相关科目选择集中,这也间接导致学科发展和学科人才的不平衡,影响到相关学科的发展,例如,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物理的赋分值较低,以致学校和学生选择物理的数量较少。再者,等级赋分制下的考生分数容易集中在同一段,在同段内的考生区分较难,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
5、学生职业规划:缺乏专业师资指导
新高考改革中“志愿+学校”的填报方式要求广大考生提前做好自身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从改革的情况看,由于高中学校师资力量有限,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大部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是由授课教师来承担。但事实上大部分高中学校的授课教师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训练,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也较少,难以承担职业规划的重任。由于缺乏正规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导致大部分考生无法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进行良好规划。
新高考选科其实是在高中刚开学的时候,如果你所在的地区真的实行新高考了,那么你在上高中之前,就要了解选科的过程,知道自己要选择哪些科目,其实选科之前,我们要也要充分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什么,想好自己以后要做哪方面的工作,根据自己想要做的工作,去选择相同的类型的专业,根据专业去选择科目。
其实新高考对我们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以前都是在高考结束之后,我们才安排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在报考的时候,要选择什么专业,但是新高考实行之后,我们就要在上高中之前想好,这对我们的职业发展其实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可能在上高中之前,我们想要做的工作和在高中毕业之后想要做的工作,有可能会不一样。
但是选科的时候还是要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和自己的兴趣、以后的职业来选择,然后去组合自己应该选择哪些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