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大多迫于生计,希望改变贫穷的经济地位;在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结果断送了革命前程。
2、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3、战略上的失误。从客观方面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徘徊在紫荆山周围,缺乏进取。
起义之后,没有尽一切可能争取知识分子,不能把反孔和争取知识分子统一起来;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犯了兵家大忌。 北伐西征,形同流寇;后期作战,屡失良机。战略上存在重大失误。
4、《天朝田亩制度》的共产化。像分配时的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原则只适用于下层的农民、商户、士兵。
对于上层领导人,每天是用几人共用的钱,吃几人共吃的东西,穿的、住的都比下层人民好许多。体制的不均等性也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土地兼并严重,地主加紧对农民的盘剥。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 南京条约》等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为支付2800万元的战争赔款和赎城费用。
以弥补由于鸦片输入而造成的财政亏空,开始加紧了对老百姓的横征暴敛,增加税收达到一至三倍,加上外国工业品的大量倾销。
使中国的城乡手工业受到了史无前例的摧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开始破产,而部分地主阶级趁机开始兼并农民的土地,加重了对老百姓的盘剥。
2、自然灾害的影响。
广西境内山岭横亘 ,与外界交通不便 ,土地贫瘠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1840-1850年,广东、广西和全国许多地区,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广大农民家破人亡。
苦不堪言,陷入绝境,反抗斗争此伏彼起,由于鸦片战争导致民族矛盾的加剧,从而进一步激化了国内阶级的矛盾,广大农民处在饥寒交迫之中,纷纷开始揭竿而起。
鸦片战争之后的10年之间,各族人民自发的大大小小反清起义就有110多次。《浔州府志》 记载: “道光十三年癸巳 ,桂平蝗。十四年甲午夏 ,浔州蝗 ,复大水。
七月初七日 ,桂平大宣里鹏化、 紫荆、 五指三山水同发 ,平地深三尺 ,岁大歉。十五年乙未 ,平南蝗食草木百谷殆尽。十六年丙申 ,平南再蝗。十七年丁酉春三月朔 ,浔州雹 ,大如斗。
二十年庚子六月 ,浔州大旱。道光二十八年八月至十二月 ,大旱” 由此可见,恶劣的农业生态使广大农民的生存状况岌岌可危 ,使他们近乎陷入绝望 。
3、战争的赔款。
广西不仅是当时江南最贫瘠的省,也是全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该省每年额征地丁银仅69万两,在江南各省中位居最末,在全国18省中,位居第15名,与其他省份的差距也很大。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将大笔的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到劳动人民身上。由于设立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源源不断开始涌进中国,质高价廉的工业产品。
排斥了中国传统的手工业,使得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特别是两广地区,由于受到鸦片战争的直接冲击,社会动荡更加为之激烈。
各种繁重的苛捐杂税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嘉庆道光以来 ,全国范围内由于税收弊端引发的社会矛盾在经济落后的广西也很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