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平型关
B.台儿庄
C.太原
D.枣阳
12.“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地按比例协调发展。……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材料出自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据记载,从日内瓦会议开始一直到第一阶段结束,中美两国代表团一直处在冷漠和紧张的情绪中,但随后情况出现了转机。通过英国代表的牵线和双方富有诚意的接触,促成了中美双方代表就美国在华被押人员和中国侨民、留学生滞留美国等问题进行了四次正式会谈,并达成了一些建的意见,并为1955年正式开始的中美大使级会谈铺平了道路。材料主要反映日内瓦会议
A.明显改善了中国与西方大国之间的关系
B.是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会议
C.中国代表团为会议达成协议做出了重大贡献
D.是中国通过多边外交场合改进中美关系的尝试
14.下表为《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关于中国现代对外贸易(局部)情况的汇总。下列项中属于推动这一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的是
A.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B.中国积极参与新型区域合作
C.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
15.2000 年2月25日江泽民同志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下列关于思想表述错误的是
A.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拓和奠基之作
C.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D.加深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的认识
16.下图为意大利不同时期圆形穹顶建筑的典范。下列项中不属于它们的共同点的是
①大小圆窗采光,宗教寓意浓厚
②跨度大且无立柱支撑,空间感强烈
③真正的球面形,立体感十足
④反哥特式建筑,具有创新精神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在写就论纲的当时,马丁·路德刚经历完痛苦的信仰挣扎。他公布这些陈述的本意仅仅只是作为学术辩论的出发点,即所谓“论纲”而非政治纲领。为的是改良罗马教会而非进行对抗式的改革。由于他的主张符合当时对罗马教会普遍不满的市民阶级和新兴贵族的利益,路德派很快由德意志各邦传播到了欧洲各地。材料揭示出宗教改革
A.使欧洲人放弃了对教会的信仰
B.是罗马教会内部的改革
C.具有偶然性和群众性特征
D.产生路德教、加尔文教等新教派
18.有学者在谈到17世纪的一场革命时说:“从血统上说,王位的新主人是詹姆士的女儿和女婿,这样就保留了斯图亚特的族谱,但王位的内容却因此起了变化。”材料中“王位的内容起了变化”主要指
A.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B.国王权力来源不再是神而是议会
C.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
D.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19.史蒂芬孙亲自驾驶新设计的“旅行”号机车,在斯托克顿至达林顿之间的第一条商用铁路上试车成功,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以下“铁路时代”到来对世界市场的影响,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大大拓宽了商品市场
B.促进国际间人口和资本的流动
C.使世界市场粗具规模
D.促进先进生产方式和技术的传播
20.有学者在描述19世纪70年代的某幅绘画作品时说:“画面上重叠着的密集的人群,以宽阔的凄凉的大河为背景,天空配上灰色的调子。其中有一个少年,他那还未晒黑的皮肤,紧蹙的眉头告诉观者,这种劳动对他来说是负荷过重了,他正在调节压在自己肩头那根剧痛了皮肤的纤索。”以下对该作品的解读,正确的是
A.抨击了俄国现实社会的黑暗
B.注重追求“光” 与“色”的瞬间效果
C.是欧洲第一个打出现实主义旗号的绘画作品
D.体现强烈要求摆脱外国文化控制的思想
21.右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某一时期的战场局势示意图,对图中所示战场形势描述正确的是
A.西北非战场上英意双方激战正酣 B.代号为“火炬”的两栖登陆正在进行
C.德意军队遭遇围困,北非战场出现转折 D.北非战场战事结束,英美联军直指意大利
22.20世纪20年代和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均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其共同的背景有
①新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
②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盛行
③美国通过世界大战获取经济利益
④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3.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NSC20号文件显示:“鼓励和促使苏联各加盟共和国成为独立于苏联的实体;鼓励和促使苏联的东欧卫星国摆脱苏联的控制和影响;做好一定程度的军事准备,建立重要的物资储备,当战争一旦无法避免时,立即投入作战,并为全民动员打好基础。”据此可以判断
A.美苏“冷战”包含战争手段
B.B.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已经形成
C.美苏矛盾尖锐,全面抗衡
D.美国试图遏制苏联
24.某同学在查阅二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的相关介绍时看到:“重建是它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实现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全球化减少贫困仍是它工作的首要目的”下列选项中哪个图标是这个国际组织的图标
A.
B.
C.
D.
25.历史是否有真相,本就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求索真相受制于技术、学养、事物的复杂性,以及史观的影响。中国传统史学,可以说拥有人类最庞杂的史料库,却很少产生伟大的历史著作。这是因为很多传统史学家的脑子里只有“善恶忠奸”的“史识”,他们有再多的史料,也只是进行简单地整合加工。如果缺乏判断力,即使真相放在眼前,也会视而不见。材料旨在说明
A.历史“史识”是真相堆砌出来的
B.历史真相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
C.历史“史识”应以揭示真相为目的
D.对历史的研究需要科学史观的指导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帝国进入了蒙古时期,与之前的历史时期相比,最显著的变化是“中国”变大了,统一而且超大的,是元。明和清都比此前的中华帝国版图大出了一两圈,这其实是元代确定的框架和范围。……事实上,尽管明帝国并没有真正对西藏和辽河以北地区进行有效控制,但至少在当时人民的心目中,青藏高原与东北地区已不再是绝域,不再是礼乐教化难以到达的地区,而是“中华”的一部分。
——摘自《易中天中华·铁血蒙元》
材料二 建置因乎形势,必合时与地通筹之,乃能权其轻重,而建置始得其宜,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若全境收复,经画得人,军食可就地采运,饷需可就近取资,不至如前此之拮据忧烦,张皇靡措也。区区愚忱,实因地不可弃,兵不可停,而饷事匮绝,计非速复腴疆,无从著手,局势所迫,未敢玩愒相将。至省费节劳,为新疆画久安长治之策,纾朝廷西顾之优,则设行省,改郡县,是由不容已者也。
——1877年6月左宗棠上书清廷《遵旨统筹全局折》
(1)依据材料一,概括元代对“中华帝国”版图所做的贡献。并以元代的史实说明青藏高原与东北地区是“中华”的一部分。(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阐述此时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进展。依据材料二,概括左宗棠建议设立新疆行省的原因,并写出新疆行省设立的时间。(6分)
2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苏格拉底开始研究人类本身,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等等。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
——摘编自百度文库《古希腊著名哲学家》
材料二 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思潮盛行,文学艺术风格也以浪主义风格为主,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方面,乔治?戈登?拜伦是其杰出代表。他在短暂的一生中,为世人留下了众多光辉的诗作,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不仅是-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而战斗一生的勇士。
——摘编自人民版必修一教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苏格拉底哲学研究的重点及导致他这一倾向的主要因素。(5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初浪漫主义思潮的特点。指出拜伦第一次描写“拜伦式英雄”的作品,并说明拜伦是一个“为理想而战斗”的勇士。(5分)
28.(15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冲突与融合构成了人类文明交流史的诸多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处理当时国际关系的宗旨是“天下和为一家”。唐朝政府在六部下设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那时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70多个,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佛教盛行,景教、袄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中国和以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为首东南亚地区、以天竺的南亚地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上丝绸贸易连接在一起。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以及通过南海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文化的影响既深且远。
——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
材料二 康梁集团用来推进运动的另一个新手段是报纸,他们认识到了这是在民众中间传播新知识、新观念以及促进思想一致的有力工具。虽然康有为向朝廷吁请变法的努力归于失敗,但他不顾官方压追和社会阻挠,利用学会和报纸来推进“开民智”的工作,这一努力是近代中国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里程碑。
——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晴史》
材料三 巴黎和会中的最高会议是“十人会议”,由英、美、法、意、日5国政府首脑和外长组成,是和会核心机构。日本代表牧野在十人会议上要求讨论山东问題,并主张不让中国代表参加。……4月22号,巴黎和会正式讨论山东问题。
——李怀顺《巴黎和会中的山东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康梁集团为“开民智”所创办的报纸,并指出他们推行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和变法的核心主张。(4分)
(3)关于山东问题在战后两次会议中出现的不同解决措施,有以下两种认识,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选择一种作答:①有学者认为“巴黎的气氛是一种自私的实利主义”。结合所学,阐述巴黎和会上英法美对中国山东问题的态度,对山东问题的处理结果及其影响。②有学者认为“华盛顿会议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后,日本妄想永久霸占青岛乃至山东的美梦破碎。”请结合所学,分析山东问题最终在华盛顿会议期间的大解决的原因。并结合史实说明“一战使日本获得了发展和扩张的良机”。(5分)
29.(15分)一种政策和体系的发展,应当顺应民意,又顺应时代潮流,方具有生命力、可持续性和长远的积极社会效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罗马奴隶制,社会的商品生产关系不可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关系相提并论,但他已经蕴含了现代商品经济的主要元素,可谓之为简单的市场经济。正如拉德布鲁赫在其著述《法学导论》中所言:“贸易的需要,产生了个人主义私法,……它曾对罗马法产生过关键性影响,使之以古典形式,从为罗马商人与外国商人贸易而设立的万民法中产生。”
——吴斌《略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罗马法思想》
材料二
拿破仑没有充分估计到英国资本主义的牢固基础,也不了解它的现代化结构。苦心孤诣经营了十多年的拿破仑也无法阻挡这股强大的现代化潮流。尔后的历史也屡屡证明,在现代工业生产条件下任何壁垒、 垄断不仅伤害他者利益, 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摧毁,几乎没有任何国家的经过封锁和垄断强大起来的。
——施京吾《杀死英国:为什么拿砍仑的大陆封锁政策会失败》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在上台之初将注意力集中在经济领域的改革上,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以加速科技进步作为工作中心,集中从企业改革入手,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取消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主要目标是从1986—2000年15年国民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达4.7%,国民收入翻一番。
随着改革政策的失误,经济危机的加深,1990年春,戈尔巴乔夫提出更大范围的经济改革,在所有制形式方面,国家、集体、个人不分主次,缩小国家所有制比重,通过租赁、承包、股份形式,计划从目前85%降到30%左右,生产性设施、航天工业、军事设施、国家银行归国家所有。……戈尔巴乔夫改革逐步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严重恶果。
——摘编自人民版必修二教师用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罗马万民法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价值。(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出拿破仑“大陆封锁令”的内容,并分析其带来的结果。结合所学,概括在现代工业生产条件下拿破仑三世时期法国的对外经济政策。(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苏联推行“加速发展战略”的措施。并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逐步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在经济上的体现。(5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5 B C C D B
6-10 C A C D B
11-15 B C D D B
16-20 C C B C A
21-25 D B D A D
26.(10分)(1)贡献:使“中华帝国”版图扩大,并奠定了明清版图的基础。(2 分)
说明:设置辽阳行省和宣政院分别对东北和西藏进行有效管辖。(2 分)
(2)进展:收回北疆大部分领土;向南疆推进,消灭了阿古柏的主力。(2分,一点一分)
原因:①加强对新疆的经济开发(或解决军饷问题);②巩固西北边防(或西北边患重于东南);③维护新疆的长治久安(3分,一点一分,其他角度答案酌情给分)
时间:1884 年(1 分)
27.(10分)(1)重点:人的道德哲学。(2分)(未写出“道德”不给分)
因素:雅典的政局;智者的出现;个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3分,一点一分)
(2)特点: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3分)
作品:《恰尔德·哈罗德游记》(1 分)
说明:积极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1分)
28.(15分)(1)特点:①范围广、领域宽(或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②设置专门机构;③划定特区管理对外事务;④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⑤交流是相互的、双向的。(4分,任意答出四点即可)
条件:唐朝统治者采取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海陆交通的发达。(2 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2)报纸:《强学报》(或《时务报》、《中外纪闻》、《国闻报》)。(1分,任意1点即可)
思想理论武器: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1分)
核心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2分)
(3)选①:
态度:英法支持日本对山东的要求;美国也没有坚定的支持中国。(2分)
结果:英法美同意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1 分)
影响:引发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2 分)
选②:
原因:中国人民坚持斗争的结果;英美对日本的压制。(2 分)
良机:日本趁机占领了中国的山东;占领太平洋上原来由德国占领的一些岛屿;日本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加紧对英法的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协约国的大量军需订单刺激了日本的经济发展;海运业因战争而迅速膨胀。(任写3点,每点1分,满分3分)
29.(15分)(1)特点:建立在贸易(或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2 分,任写 2 点)
价值: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2 分)
(2)内容:绝对禁止欧洲大陆与英国人通商。(2 分)
影响:打击了英国,葬送了法国(2 分)
对外经济政策:推行自由贸易原则;全面、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2分;任写出1点即2分)
(3)措施:注重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完善生产和管理体制;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降低公有制的比重。(4分)
体现:改革否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作用(或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