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 大连 本科 理工类 公办
大连交通大学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高等学校。1956年,学校应我国铁道机车车辆工业的发展需要而创建,时为大连机车车辆制造学校。1958年升格为大连铁道学院,隶属原铁道部管理。2000年2月,划转为辽宁省政府管理。2004年5月,更名为大连交通大学。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守大学使命,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形成了“崇严尚实、坚韧执着”的“大铁精神”、“明德求索、锲而不舍”的校训,培养了十余万名毕业生,大多数毕业生在轨道交通行业就业,部分已成为了行业领军人物和核心技术骨干,在业内享有“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工程师摇篮”的美誉。 学校现有沙河口校区、旅顺口校区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82.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54.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73亿元,馆藏文献资源总量为129.14万册,电子图书145.13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27400余种。 学校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是辽宁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高校。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是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3个学科是省一级重点学科。拥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9个本科专业,10个五年制双专业,涵盖了工、管、文、理、经、法、艺等7个学科门类。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7056人,其中,本科生14838人,硕士、博士研究生2218人。 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是教育部第二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大连)基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国建设高水平运动队院校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辽宁省车辆工程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辽宁省对日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和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人才培训基地。2006年10月,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5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特色专业、重点支持专业、应用型转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等建设点4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4个;省级以上本科精品类课程35门。近三年,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奖励542项。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39人,其中教授182人、副教授333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90%。拥有国家重大人才引进培养计划人选2人、国家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攀登学者、特聘教授、优秀专家15人,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千万层次人选91人,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创新人才33人,省部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20人,省青年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7人;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7个。 学校是国家产学研合作先进单位,是辽宁省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发起成立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创新联盟”,牵头成立了“辽宁省轨道交通产业校企联盟”、“连续挤压产业创新联盟”。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辽宁省高等学校产业研究院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平台27个。2015年以来,学校获批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98项、省部级项目637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6项;国家授权专利1419件,其中发明专利288件;发表学术论文4155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1731篇;出版学术专著165部。签订横向合同869项,合同额超2.64亿元。 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收院校、《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先后与澳大利亚、美国、日本、俄罗斯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90多所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大连交通大学远交大交通学院。拥有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3个,建有中日友好大连人才培训中心。 学校是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两次获得优秀组织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百千万培养工程”等两项成果被评为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2019年学校获评“辽宁省高等学校先进党组织”。 新时代,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现代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抓牢“一带一路”“交通强国”“高铁走出去”等国家战略实施的发展机遇,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大力推进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五大战略”,凝聚发展力量,坚定不移地朝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目标迈进。
由普通本专科学生根据本校的生活条件、环境以及综合情况进行实名投票得出(通过实名注册的学生才具有投票资格)
投票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的个人意见。
系统自动显示投票数较多的部分高校,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39人,其中教授182人、副教授333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90%。拥有国家重大人才引进培养计划人选2人、国家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攀登学者、特聘教授、优秀专家15人,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千万层次人选91人,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创新人才33人,省部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20人,省青年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7人;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7个。
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发的 《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
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选结果 |
---|---|---|
0802 | 机械工程 | B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C+ |
0823 | 交通运输工程 | C |
0835 | 软件工程 | C |
0801 | 力学 | C-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C- |
根据学生对本校各专业办学情况推荐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推荐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相关专业的推荐意见,不代表官方的专业排名,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专业名称 | 推荐指数 | 推荐人数 |
---|---|---|
铁道车辆 | 4.8 | 39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 4.6 | 200 |
交通运输 | 4.6 | 313 |
铁道供电技术 | 4.5 | 11 |
工程力学 | 4.5 | 17 |
车辆工程 | 4.5 | 654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4.5 | 320 |
通信工程 | 4.5 | 82 |
日语 | 4.5 | 111 |
艺术设计 | 4.4 | 38 |
焊接技术与工程 | 4.4 | 170 |
土木工程 | 4.4 | 423 |
工商管理 | 4.4 | 92 |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 | 4.3 | 13 |
安全工程 | 4.3 | 148 |
机械电子工程 | 4.3 | 48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 | 4.2 | 43 |
工业设计 | 4.2 | 129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2 | 115 |
会计学 | 4.2 | 533 |
经济学 | 4.1 | 46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4.1 | 145 |
工业工程 | 4.1 | 85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4.1 | 250 |
软件工程 | 4.1 | 295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4.0 | 21 |
物流管理 | 4.0 | 65 |
机械工程 | 4.0 | 75 |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 4.0 | 23 |
电子信息工程 | 4.0 | 95 |
市场营销 | 3.9 | 56 |
自动化 | 3.9 | 152 |
环境设计 | 3.9 | 12 |
交通工程 | 3.9 | 189 |
软件技术 | 3.8 | 344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3.8 | 76 |
动画 | 3.7 | 129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3.7 | 160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7 | 102 |
应用化学 | 3.7 | 86 |
环境工程 | 3.7 | 106 |
英语 | 3.7 | 41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3.6 | 25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3.6 | 34 |
工商管理类 | 3.3 | 31 |
机械类 | 3.0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