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 大连 本科 理工类 公办 211 985 双一流
大连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学校以培养精英人才、促进科技进步、传承优秀文化、引领社会风尚为宗旨,秉承“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为基本特质的大工精神,致力于创造、发现、传授、保存和应用知识,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服务国家,造福人类。 大连理工大学1949年4月建校,时为大连大学工学院;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大连大学工学院独立为大连工学院;1960年10月被确定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1986年4月设立研究生院;1988年3月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1996年启动实施“211工程”建设,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共建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启动实施“985工程”建设,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重点共建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被中央确定为中管干部学校。2012年1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大连理工大学依照“统筹规划、错位发展、坚持标准、创新模式”的指导思想建设盘锦校区,与主校区同标准、同档次、同水平办学。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入选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名单。 学校现有教职工4444人,其中专任教师2889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兼职教师中的两院院士3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6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0人,“973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1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18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68人,“兴辽英才计划”教学名师3人;博士生导师1048人,硕士生导师2444人,学校教职工中,受聘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988人,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1555人。学校现有学生总数44829人,其中本科生25396人,研究生总人数19433,其中博士研究生4659人(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生4430人、全日制专业学位博士生155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博士生74人),硕士研究生14774人(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生6554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5640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2202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378人)。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已形成以理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哲、艺术等协调发展的多学科育人体系。学校设有研究生院,主校区设有21个独立建制的学部学院,开发区校区设有3个独立建制的学院,盘锦校区设有3个独立建制的学院,另有3个专门学院(创新、国际、远程)和1所独立学院(城市学院)。有2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还有工商管理(MBA,含EMBA)、公共管理(MPA)、建筑学、金融、应用统计、艺术、翻译、工程管理、新闻与传播、城市规划、汉语国际教育、体育、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等19个类别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土木水利等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及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设有91个本科专业,80个本科专业进行招生,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3个,“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6,通过全国工程教育认证(评估)专业25个,4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有4个国家级教育、教学基地(国家工科化学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土木水利实验教学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化工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是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入选高校,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首批十所试点高校之一、国家实施工程教育改革十所试点学校之一,国家首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试点学校之一,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首批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高校之一,教育部首批公共外语教学改革试点高校之一. 学校的工程学和化学学科领域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有20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优势学科资源丰富、研究实力雄厚。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学校重点建设化学化工、建设工程、装备制造、力学、信息科学、管理工程、数理等7个学科群,涵盖17个一级学科。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目前有9个学科领域位列世界前百分之一,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4个学科领域位列世界前千分之一;8个学科领域进入QS世界学科排名前500名;在软科、USNews等学科排名中,船舶与海洋工程位列国际第2位,化学工程、机械工程和土木工程位列国际第19位,计算机科学位列国际第36位;2020年泰晤士中国学科排行榜有30个学科上榜,其中有6个A+学科和20个A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共有32个一级学科参评,7个学科进入A类,19个学科进入B类(其中B+,8个);上海软科最好学科排名中,14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在2016年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获得1个A(工商管理)和1个A-(公共管理)。 学校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建有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电子政务模拟仿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装备节能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先进装备设计与CAE软件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桥梁与隧道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制造管理信息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热能综合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振动与强度测试中心),1个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辽宁)培训基地;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辽宁绿色化学化工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智能控制与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密/特种加工及微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模塑建材制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装备监测与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先进高分子及复合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2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2个辽宁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14个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1个全国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5个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10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8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4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0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001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励58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30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696项。2012年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银奖2项、优秀奖9项。 学校依山傍海,办学条件优良。已形成一校、两地(大连市、盘锦市)、三区(大连凌水主校区、开发区校区、盘锦校区)的办学格局,总占地面积357.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8.25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现有实体馆藏累计366万余册(件),累计订购95个平台267个数据库,其中中外文电子图书约175万册、电子期刊4.8万余种。学校现有运动场馆面积19.6万平方米。学校拥有一流的智慧校园环境,三校区有线网、无线网全覆盖,校园一卡通通过刷卡、扫码、人脸识别等多种方式实现身份认证、缴费和消费,并融入大连市公共交通应用功能,大工e站自助服务区全年为师生提供信息化自助服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在国内高校中居于先进水平。 学校在国家开放大局中谋划新作为,开创国际化办学新格局,在“以我为主、开放办学”的国际化战略指引下积极参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39个国家和地区的267所海外知名高校、23所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校所合作关系。目前,学校建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3个(合作高校分别是日本立命馆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合作高校为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学校有包括国家公派、联合培养、交换学习、短期交流访问等150余项海外交流项目,近年来每年派学生赴国(境)外长短期交流2000余人次;年均聘请长短期海外专家学者700余人,获批国家级外国文教专家项目近20项,教师长短期出国(境)公派、进修、参会、访问年均1700余人次;2020年以来,在校国际学生数1242人。 面向未来,学校将传承大工红色基因,发扬大工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践行“四个服务”历史使命,深化综合改革,强化内涵特色,努力推动学校发展实现新的历史跨越。
由普通本专科学生根据本校的生活条件、环境以及综合情况进行实名投票得出(通过实名注册的学生才具有投票资格)
投票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的个人意见。
系统自动显示投票数较多的部分高校,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学校现有教职工4444人,其中专任教师2889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兼职教师中的两院院士3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6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0人,“973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1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18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68人,“兴辽英才计划”教学名师3人;博士生导师1048人,硕士生导师2444人,学校教职工中,受聘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988人,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1555人。
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发的 《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
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选结果 |
---|---|---|
0802 | 机械工程 | A |
0817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A |
0801 | 力学 | A- |
0814 | 土木工程 | A-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A-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A- |
1202 | 工商管理 | A- |
0701 | 数学 | B+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0807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B+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B+ |
08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B+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B+ |
0815 | 水利工程 | B+ |
0835 | 软件工程 | B+ |
0202 | 应用经济学 | B |
0702 | 物理学 | B |
0703 | 化学 | B |
0804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B |
0813 | 建筑学 | B |
0833 | 城乡规划学 | B |
1204 | 公共管理 | B |
0101 | 哲学 | B- |
0808 | 电气工程 | B- |
0809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B- |
0831 | 生物医学工程 | B- |
0710 | 生物学 | C+ |
0803 | 光学工程 | C+ |
0824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C+ |
0823 | 交通运输工程 | C |
0837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C |
根据学生对本校各专业办学情况推荐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推荐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相关专业的推荐意见,不代表官方的专业排名,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专业名称 | 推荐指数 | 推荐人数 |
---|---|---|
计算机类 | 5.0 | 14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5.0 | 57 |
水利类 | 5.0 | 11 |
汉语言文学 | 4.9 | 11 |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 | 4.9 | 15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4.8 | 664 |
金融学类 | 4.8 | 14 |
环境生态工程 | 4.8 | 44 |
水利水电工程 | 4.8 | 434 |
工商管理 | 4.8 | 346 |
设计学类 | 4.7 | 10 |
化工与制药类 | 4.7 | 87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 4.7 | 27 |
土木工程 | 4.7 | 1913 |
工程管理 | 4.7 | 657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4.7 | 1083 |
网络工程 | 4.7 | 363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 4.6 | 19 |
人力资源管理 | 4.6 | 33 |
交通工程 | 4.6 | 28 |
自动化 | 4.6 | 91 |
工商管理类 | 4.6 | 36 |
数学类 | 4.6 | 42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4.6 | 151 |
物流工程 | 4.6 | 15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4.6 | 251 |
热能与动力工程 | 4.6 | 50 |
经济学 | 4.6 | 23 |
电气类 | 4.5 | 98 |
英语 | 4.5 | 24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4.5 | 53 |
生物信息学 | 4.5 | 11 |
机械类 | 4.5 | 44 |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 4.5 | 27 |
环境工程 | 4.5 | 45 |
建筑学 | 4.5 | 66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4.5 | 51 |
电子商务 | 4.5 | 23 |
哲学 | 4.5 | 13 |
物流管理 | 4.5 | 33 |
车辆工程 | 4.5 | 27 |
城乡规划 | 4.5 | 28 |
应用化学 | 4.4 | 112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4.4 | 55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4.4 | 55 |
工程力学 | 4.4 | 100 |
能源动力类 | 4.4 | 61 |
生物医学工程 | 4.4 | 33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4.4 | 193 |
广播电视学 | 4.4 | 32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4.4 | 65 |
金属材料工程 | 4.4 | 64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4.3 | 23 |
制药工程 | 4.3 | 22 |
电子信息工程 | 4.3 | 98 |
雕塑 | 4.3 | 10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4.3 | 62 |
软件工程 | 4.3 | 469 |
知识产权 | 4.2 | 34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4.2 | 25 |
物理学类 | 4.2 | 27 |
新闻传播学类 | 4.2 | 1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2 | 116 |
应用物理学 | 4.2 | 58 |
材料类 | 4.1 | 37 |
环境科学 | 4.1 | 12 |
材料物理 | 4.1 | 20 |
金融学 | 4.1 | 35 |
海洋技术 | 4.0 | 21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4.0 | 10 |
法学 | 4.0 | 48 |
工业设计 | 4.0 | 32 |
公共事业管理 | 4.0 | 34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3.9 | 15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3.8 | 13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3.8 | 13 |
商务英语 | 3.8 | 33 |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 3.7 | 12 |
生物工程 | 3.7 | 40 |
日语 | 3.6 | 22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3.6 | 14 |
生物技术 | 3.5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