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详情
滁州学院

安徽 滁州 本科 综合类 公办

院校简介

滁州学院位于皖东江淮之间,学校所在地滁州市是南京都市圈和合肥经济圈中心城市,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核心区城市之一,素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浓厚,北宋欧阳修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下辖的凤阳县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皖北滁州师范学校。历经滁县师范学校、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分校)等办学阶段;1980年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并定名为滁州学院。2014年被确定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21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现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均与国家4A级景区琅琊山风景名胜区比邻,与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融为一体,山水相依、环境优美,是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的理想之地。学校占地面积1633亩,校舍建筑面积46.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37.29万册,电子图书156.6万种。设有15个二级学院,62个本科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7658人,联合培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14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8000多人。现有教职工1341人,其中专任教师1045人,高级职称340余人,博士420余人(含在读104人)。有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最美教师、“皖江学者”特聘教授等63人。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秉承“思变尚新、务实求真”的学校精神,践行“修德求是、博学笃行”的校训,弘扬“爱国荣校、尊学敬道”的校风、“博学善导、敬业爱生”的教风、“勤学善思、知行合一”的学风,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信息化”办学定位,学校探索出一条“由师范专科向多科性应用型本科转变”的发展之路。学校是“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安徽省首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外事工作先进单位等。 学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校先后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安徽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安徽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5个,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优秀侨胞之家、安徽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等称号。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连续九年获得全国表彰,涌现出“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感动中国候选人物”“全国乡村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安徽好人”等先进典型。《党建》《中国教育报》等报道学校党建工作。 学校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形成了以“工管为主、多科协调、应用本位、信息见长”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物联网工程、地理信息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3个专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测绘工程等17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省级特色(品牌)专业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2个,拥有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2022年起,地理信息科学、物联网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测绘工程等4个专业纳入本科一批招生。《管理学》课程获批国家首批线下一流课程。拥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12个,厅局级科研平台7个。地理学获批安徽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学科(B类),入选安徽省高等学校Ⅲ类高峰学科。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1项。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入落实“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探索“转型为基、实践为要、双创为核”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三位一体”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一线贯穿、三点发力”的创新创业教育特色。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建有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大学生创客实验室等15个。自2017年以来,学校获批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459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10项;在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类比赛中,获国家级奖项489项、省级奖项5295项;学校位列2017-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第258名、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第21名。 学校加强科学研究,创新服务机制,全面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深化与滁州市人民政府深度合作、融合发展,滁州市人民政府与学校签订支持滁州学院创建滁州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康佳集团、全柴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十四五”以来,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99项。获批国家专利793项。学校自2017年以来连续五年入选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榜。选派高学历或高级职称教师挂职企业“科技副总”,担任产业链“链长科技助理”,与地方政府探索建立农业“科技小院”,组建“科技服务专家团”。科技到账经费持续大幅递增,2022年突破7000万元,总量和增幅均位列安徽省同类高校前列。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塞尔维亚、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33个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泰国易三仓大学合作举办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加强与台湾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深度合作,成功举办九届“皖台物联网研讨会”,成为皖台高校企业交流合作品牌。学校获批“安徽省对台交流基地”。加强与国内知名应用型高校交流,与省内应用型联盟高校共享资源。与企业共建校企合作班实现二级学院全覆盖。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实施“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强化高质量发展,推进“申硕更大”和新阶段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校园满意度 满意度说明

满意度说明

1.

由普通本专科学生根据本校的生活条件、环境以及综合情况进行实名投票得出(通过实名注册的学生才具有投票资格)

2.

投票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的个人意见。

3.

系统自动显示投票数较多的部分高校,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综合满意度
4.2
2301投票
环境满意度
4.5
2318投票
生活满意度
3.9
2183投票

校园风光

院校排名 查看更多

  • 522武书连
  • 357校友会
  • 395软科
  • 536金平果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130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6人、副高级职称267人,博士344人(含在读100人)、硕士796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309人。 现有“双能型”教师51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省优秀教师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国土资源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第五批“特支计划”人才2人,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省级教学名师25人,另有柔性引进三类以上人才10余人。

推荐专业 推荐专业说明

推荐专业说明

根据学生对本校各专业办学情况推荐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推荐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相关专业的推荐意见,不代表官方的专业排名,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专业名称推荐指数推荐人数
金融工程4.817
土木工程4.725
制药工程4.635
财务管理4.6237
学前教育4.633
数字媒体艺术4.614
美术学4.629
体育教育4.6187
音乐学4.684
软件工程4.614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4.629
市场营销4.650
汉语言文学4.5153
市场营销4.5100
数学与应用数学4.5119
电气类4.581
旅游管理4.517
小学教育4.577
园林4.546
英语教育4.567
环境设计4.413
国际经济与贸易4.4154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4.32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3107
视觉传达设计4.310
地理科学4.3103
艺术设计4.387
英语4.3261
物联网工程4.33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316
计算机网络技术4.3103
工商企业管理4.3104
初等教育4.361
广告学4.260
商务英语4.246
电子信息工程4.2128
网络工程4.2145
电子科学与技术4.266
工商管理4.2182
语文教育4.2161
涉外旅游4.24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1136
应用化学4.183
测绘工程4.193
公共管理4.169
人文教育4.179
地理信息科学4.1163
商务英语4.141
自动化4.0102
工业设计4.044
化学工程与工艺4.070
汽车服务工程4.018
生物科学4.049
机械设计与制造3.894
应用化工技术3.769
信息与计算科学3.677
产品设计3.617
新闻学3.474
展开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