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详情
陆军步兵学院

江西 南昌 本科 综合类 公办

院校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步兵学院,是培养步兵初级指挥军官的军事高等教育院校,主要承担陆军步兵初级指挥军官、合成营参谋军官、军事学研究生人才培养任务,还面向海军陆战队、空军空降兵、联勤保障部队、武警部队等部队步兵领域培养初级指挥军官,为100多个国家培养军事留学生,有军事指挥、军事装备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我军步兵分队指挥军官的培养基地、步兵作战建设的研究服务机构、步兵领域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陆军优良传统传承的重要阵地。 历史悠久 学院渊源于红军时期的红军学校,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抗日军政干校,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军政大学、华中军政大学,于2017年由原“十二五”“十三五”军队重点建设院校南昌陆军学院、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合并组建,有着光荣的历史传承,先后被评为全国军政训练先进军校、全军教学优秀单位、全军科学发展观教学先进院校、全军政治理论教学先进院校等,办学经验多次在全军交流推广。 人才辈出 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为强军事业提供有力人才支持,先后为全军部队培养了200余名硕士研究生、近30万名军政指挥人才,涌现了全军重大典型“爆破英雄”马国民、“智勇双全的炮兵排长”朱勇、“英雄坦克手”贺全利、“冲锋枪射击好教员”张本义等一大批英模人物,毕业学员中150余人成长为共和国将军,被誉为“将军的摇篮”。 师资雄厚 学院现有教员900余名,教授、副教授220余名,先后有60余人次被评为全国全军优秀教师,400余人次获军队院校育人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或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至今仍有6名参战骨干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拥有一大批师德高尚、晓战善教的专家教授。 特色鲜明 1、红色基因铸魂。 连续60余年组织10万余名学员赴井冈山、西柏坡等地,开展军魂、信念、胜战、作风等传统教育,成为学院传承红色基因、培养红军传人的特色做法。 2、实战化训练。学院从战火中走来、在战争中成长,先后有近千名优秀学员参加自卫反击等作战;始终围绕实战搞教学,创设近似实战的真难严实环境锻造学员,培养能打胜仗的优秀指挥军官。 3、连队式管理。这是学院在全军较早推开的育人做法,始终坚持“高于对手、严于部队”的标准建队育人,全面夯实岗位任职能力基础,培塑初级指挥员特有意志品质,有效促进学员适应基层、胜任岗位。 开放办学 学院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与我军数字化部队、空中突击部队等部队建立联教联训机制,与外军学员建立常态交流机制,与军地双一流高校建立联合育人机制,推动办学育人在开放共享中与时俱进。 条件配套 学院占地总面积19600余亩,建有现代化的通用基础教室、智能化教室,国内一流的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实验室,对接战场的战斗体能技能、分队战术等作战实验室、模拟训练中心,以及适应平原、丘陵、山地等多域作战需求的大型战术训练场,配备我军先进的新型步兵战斗车辆和武器装备,形成了科文基础、工程技术、军事应用有机融合、衔接配套的教学保障体系。 二、专业介绍 学院开设作战指挥、指挥信息系统工程、装甲车辆工程、武器系统与工程等4个本科教育专业,涵盖摩托化步兵、装甲步兵、空中突击步兵、轻型高机动步兵、山地步兵、警卫勤务、轻型合成营营属炮兵、中重型合成营营属炮兵、机械化步兵侦察分队指挥等9个首次任职方向,设军事指挥、军事装备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9年学院陆军步兵作战、政治工作学科专业被确定为军队“十三五”重点学科专业。 学院着眼联合、面向陆军、辐射全军,坚持四年军政文素质逐步升级,优化重构“通用基础+专业背景(工程技术)+首次任职”的课程设置,着力培养军政兼优、指技融合,能够打赢明天战争的陆战铁血精英。 第1、2学年 主要学习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科技素养,厚实科学文化底蕴,学习掌握主战装备运用和兵种基础知识,打牢思想政治和军事基础,增强军官职业发展后劲。 第3学年 主要学习专业背景课程,提供从理论到技术再到应用的工程技术完整链路的教育训练,引导帮助学员学习科学原理、掌握技术方法、领悟作战制胜机理,掌握谋战胜战的主动权。 第4学年 以岗位任职能力生成为核心,学习合同战术、作战对手、智能作战等知识,强化军官带兵打仗必备的侦察、通信、打击等关键战斗技能培养,专攻精炼岗位必备的分队战术指挥和分队组训管理,使学员具备带领部属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综合能力。

校园满意度 满意度说明

满意度说明

1.

由普通本专科学生根据本校的生活条件、环境以及综合情况进行实名投票得出(通过实名注册的学生才具有投票资格)

2.

投票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的个人意见。

3.

系统自动显示投票数较多的部分高校,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综合满意度
0
0投票
环境满意度
0
0投票
生活满意度
0
0投票

校园风光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员900余名,教授、副教授220余名,先后有60余人次被评为全国全军优秀教师,400余人次获军队院校育人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或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至今仍有6名参战骨干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拥有一大批师德高尚、晓战善教的专家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