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详情
齐鲁理工学院

山东 济南 本科 综合类 民办

院校简介

齐鲁理工学院成立于2005年,其前身为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独立学院),201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建校以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确立“以学生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办学宗旨,秉承“知学、知道、知善、知美”校训,弘扬“尚德、尚礼、尚勤、尚新”校风,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要,全面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现已成为一所以理工学科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2018年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建有济南、曲阜两个校区。济南校区位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东部大学城,曲阜校区位于孔子故里曲阜。下设10院1部:机电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护理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计算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文学院、教育学院、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基础部。开办本科专业42个。现有教师中高级职称占42.92%,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70.87%,具有行业(职业)资格和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占45.61%。其中,国际南丁格尔奖获得者1人,青年千人计划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省三八红旗手6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省教学名师和省高校优秀教师12人;主持和参与厅级以上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84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社会科学奖励一等奖15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36项,授权专利62项;发表论文1621篇,被SCI、EI、CSSCI、ISTP 检索580篇;出版专著、教材214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4项。 建校以来,学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校园总占地面积1500余亩,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建有16个实验教学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4亿元;另建有192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馆藏纸质图书128.22万册,中外文期刊1218种,报纸60种;电子图书146.25万册,电子期刊1.46万种,拥有中国知网、万方期刊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博看电子期刊数据库、维普考试资源系统、读秀学术搜索等23个数据库。切实加强教学内涵建设,现有省级特色专业群2个、特色专业8个,省级精品课程18门。大力推进智慧化校园建设,教学与教学管理实现课程网络化、管理网络化、服务网络化,建成现代化智能指挥调度中心;是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教师考核评价试点单位。 学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产出为中心”的“3S(student)”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彰显人才培养特色,充分发挥两校区地处齐、鲁文化中心的优势,汲取齐鲁文化精髓,以儒文化“仁、义、信”为体,以齐文化“创新、务实、智慧”为用,建设以齐鲁文化为底蕴的校园文化,大力推进以齐鲁文化为内涵的养成教育,培育齐风鲁韵的理工人才。 学校不断提升学科水平和科研能力,获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技术研发中心1个、教育研究基地2个。统筹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12家地方政府、42个行业机构、179家企业、15个学术机构签订产学研合作教育协议,建立长期、稳定、互惠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关系,与西王集团、甲骨文(山东)OAEC人才产业基地、浙江橙果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合作开设17个订单班,订单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创新培养模式、共建实验室、共享人才资源、合作编写教材、合作研发,使产教融合、合作育人工作落地生根。 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在各类学科、专业技能、创新创业竞赛中,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458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1项、二等奖65项、三等奖89项,省级特等奖35项、一等奖63项、二等奖90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理念,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合作研究、师生互访等形式,不断加强与国(境)外知名高校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境)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努力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目前已与美国北阿拉巴马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奥地利克恩藤应用科技大学、台湾义守大学等国家和地区的35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学校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己任,热心社会培训事业,设立国家级、省级、市级16个职业技能基地和考试站点,累计培训3万余人次,被群众称为“流动的星火”。2014年6月以来,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全方位对口援建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职业技术学校,先后投入500余万元用于该校实验室、图书馆等建设,同时选派教师支教,帮助该校加强专业课程建设、规范教学管理等。2016年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学校对口援建工作所取得的突出成绩。 学校发展得到媒体关注。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等新闻媒体,对学校订单式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德育工作、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等进行报道。2016年11月“工匠精神山东制造——‘开放的山东’全媒体采访系列活动”,对学校落实《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工作成效,进行深度报道。 目前,学校已经进入全面、协调、开放、创新发展的轨道,正在朝着创建以理工学科优势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迈进!

校园满意度 满意度说明

满意度说明

1.

由普通本专科学生根据本校的生活条件、环境以及综合情况进行实名投票得出(通过实名注册的学生才具有投票资格)

2.

投票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的个人意见。

3.

系统自动显示投票数较多的部分高校,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综合满意度
3.5
1429投票
环境满意度
3.5
1456投票
生活满意度
3.2
1311投票

校园风光

院校排名 查看更多

  • 946金平果

师资力量

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坚持“培养、引进、外聘”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大高层次师资引进力度,促进学科梯队建设,完善教师培养制度,加强师德建设,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学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切实使教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上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学院师资队伍能适应教学及学科发展需要,年轻后备力量充足,作为教学科研骨干的中青年教师相对稳定,“双师型”教师比例适当,学科梯队已现规模,在教学科研特别是学科建设方面较好地发挥了“领军”作用;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基本合理,发展势态良好,为教学科研及应用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