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详情
湖北恩施学院

湖北 恩施 本科 综合类 民办

院校简介

湖北恩施学院(原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校于2003年3月试办,2004年2月得到教育部确认;2012年5月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21年2月转设更名为湖北恩施学院。 学院成立于2003年,办学18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坚持“以父母之心育人,帮助学生成就梦想”的办学宗旨,秉承“正德至善、为学至精”的校训精神,牢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队伍建设,巩固教学中心地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着力培养政治可靠,道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职业素养和信息素养高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目前设有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音乐与体育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校企深度合作成立了华为云学院鲲鹏中心、中软国际大数据学院、未来数字学院、金蝶数智财税学院、硒茶学院等5个产业学院。现面向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近1.3万人。学校现开设24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专业,初步形成了以医学为重点,管理学、艺术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办学理念 学校坚持走“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特色名校、和谐融校”的内涵式高质量应用型发展道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前期趋同,后期专化,产教融合,卓越培养、专项实习、精准就业”的“全链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应用特点、职业特长、民族特色”的人才培养特色,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知名、国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 校庆日 学校成立于2003年3月31日,特定每年3月31日为校庆日。 师资队伍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结合民办学校教师来源多元化特点,聘任高水平教授,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引进具有实践经验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优化教师结构;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使其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00余名,其中,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近400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262人,师资队伍年龄、职称、学缘及专业结构趋于合理。 学校类别 综合类,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特色 美丽如画、品雅特色 省级一流医学护理专业、省级一流会计专业、省级一流财务管理专业 校企合作订单班培养 高品质实训实践教学 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 学术资源 截止2020年底,湖北恩施学院图书馆共有纸质图书95.0931万册,电子图书35万册,图书总计1307097册。其中2020年新增73万余册,按预期学生13000人计算,生均图书100.5册。图书馆还拥有大型电子书数据库资源。2019年图书流通量达到2.5059万册。电子数据库自开通以来,访问量目前已达数百多万人次。 学生社团 湖北恩施学院有DANCEHOLIC街舞社、巴楚舞韵协会、吉他协会、跆拳道社团、音浪音乐社、乒乓球社、瀚海文学社、Lemon Rain英语社、沁心书画社、茶文化社团、大学生通讯社、等各类学生社团及学生组织近60个,这些社团及组织集思想性、知识性、实践性为一体,坚持团结、积极创新、志同道合,在各社团组织的活动过程中活跃同学们的第二课堂活动,丰富课余生活,让同学们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展现其个性,放松学习生活压力,锻炼身心,培养学生们的活动实践能力。 社团活动 学院内有异彩纷呈的大学生活动,四十多个学生社团组织,每年都举办大型的“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多项校园文化活动,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成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校学生个人出版专著100余部,发表论文800多篇,学生在国家、省、州、市级获得各种奖励200多项。 勤工助学 学校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设立勤工助学岗位,通过勤工助学,培养并锻炼了学生自强自立、工作、社会交往的能力,同时使经济困难学生在生活上得到了自助,自勤工助学专项项目实施以来以累计为数百位学生提供了工作实践机会和助学资助服务。 国际合作与交流 湖北恩施学院与多个国家多所大学开展交流活动 实习实训 学校现已建立实习实训基地147个,已将恩施慧宜眼科医院、恩施慧宜中西医结合风湿医院、重庆黔江民族医院、恩施市中心医院、利川民族中医院建设成为学校附属医院;已将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建始县民族医院、建始县中医院、恩施华龙总医院建设成为学校教学医院。 湖北恩施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贡献者为本”的理念,将学生高质量就业作为就业目标,坚持质量立校、就业立校。学校就业工作严格落实“一把手”工作,提高认识,创新机制,拓展市场,畅通渠道,强化措施,细化责任,努力推动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就业帮扶 一、加强就业指导 1.强化就业指导与服务,全面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加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结合就业形势和毕业生特点,帮助毕业生调整就业预期,找准职业定位。 2.举办大学生就业讲座,聘请更多的社会知名企业家、知名校友、高级职业指导师、创业指导师来校开展创业、就业报告会,全方位提高我校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提升就业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项目带动,服务拉动,各方联动,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二、拓宽就业渠道 1.广泛组织用人单位来我校参加大型综合校园招聘会,通过举办一系列供需洽谈会和校园专场招聘会,加强校内有形就业市场建设,为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广阔的就业和招聘平台。 2.积极为毕业生开拓就业市场、挖掘就业信息与优质就业岗位。积极参加校企合作会,深入各地区人社部门、人才交流中心、企事业单位,加大名企资源开发与建设工作。优化各部门就业核心流程,层层联动,发挥优势,拓展毕业生就业岗位。 3.通过思想教育、典型示范、政策宣讲等方式引导学生踊跃投身“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引导毕业生到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等领域就业创业。鼓励毕业生到文化创意、健康养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就业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社会组织就业。

校园满意度 满意度说明

满意度说明

1.

由普通本专科学生根据本校的生活条件、环境以及综合情况进行实名投票得出(通过实名注册的学生才具有投票资格)

2.

投票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的个人意见。

3.

系统自动显示投票数较多的部分高校,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综合满意度
3.8
944投票
环境满意度
4.1
955投票
生活满意度
3.6
863投票

校园风光

师资力量

举办学校各二级学院办学实力: 二级学院 教学实力 文学与传媒学院 国家硕士培养点1个;教授、副教授40余人;省级高层次人才、政府津贴专家5人;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特色学科、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创新基地4个;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科研项目30余项。 理学院 国家硕士培养点1个;教授、副教授20余人;博士、硕士22人;省级高层次人才3人;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科研项目80余项。 信息工程学院 教授、副教授30余人;博士、硕士70人;省级高层次人才3人。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科研项目23项。 化学与环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