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详情
武威职业学院

甘肃 武威 专科 综合类 公办 骨干高职 示范高职

院校简介

武威职业学院位于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最美中国文化旅游城市武威,是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甘肃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院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武威教育学院。2003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先后整合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武威分校、武威财贸学校、武威师范学校(成立于1915年)、武威市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成立武威职业学院。2011年武威卫生学校(国家级重点中专,成立于1969年)整体并入学院。2018年甘肃省教育厅、武威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先进核能创新研究院在学院联合设立“中科低碳新能源技术学院”。 学院校园占地面积914亩,建筑面积34.1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9026万元,图书馆藏书56.65万册,电子图书资源总量约16T。有各级各类注册学生16360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331人、专科生11800人、中专生433人,继续教育学生3796人。自建院以来共培养毕业生50000余名,为甘肃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好。现有教职工854人(含附属中医医院职工),有专任教师595人,其中:教授级职称教师23人、副教授级职称教师186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149人、教学名师16人、甘肃省名中医5人、专业带头人91人、骨干教师187人、“双师型”教师469人、省级“园丁奖”5人、市级“园丁奖”10人、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12人。建立了400人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有外聘兼职教师283人。 学院专业门类齐全,特色鲜明。有全日制高职专科招生专业50个,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7个、国家级优质特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骨干专业4个,形成了以工为主,以新能源和相关医学类专业为特色,国家级重点专业为引领,文、经、农、艺等综合发展的专业布局。有“三级甲等”附属中医医院1家、生产性实训基地5个、校内实训室142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武威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1个、市级“创青春通用性众创空间”1个、市级工程中心1个。 学院教学研究、技术研发成果丰硕。获批省教育规划项目29项、教育厅科研项目63项、科技厅科研项目6项、市级科研项目15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2项,申报技术成果转化10项,创建科研平台10个,出版《武威职教理论与实践》92期。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98篇,出版专著85部、教材328本,获得专利125项。教师在全国各类大赛中获奖5项、甘肃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4项。在2017年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上获优秀案例1项,在2018年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上获技术研发与应用成果奖2项。 学院招生就业呈现两旺局面。2019年全日制大专录取4025人,报到3761人。扩招报名1340人,录取939人。中专招生406人。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满意度达95%以上,85%以上的毕业生对就业岗位、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升职空间满意。 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化。成立校办企业武威泰丰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建成20兆瓦光伏扶贫电站1所,已成为光伏扶贫基地和新能源类专业群生产性实训基地。与上海中锐教育集团合作共建“华汽学院”,与江苏顺丰通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园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山东蓝海集团共建校内烹饪实训中心,在武威市实验幼儿园等企事业单位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78家。 学院合作办学持续加强。着力推进“中科低碳新能源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工作,为国家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项目建设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干得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积极落实甘肃省与天津市签署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协议,与天津职业大学签订《校院合作发展协议》,揭牌成立天津职业大学(西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开展全方位实质性合作,共同发展。委托同济大学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对学院师资队伍开展系统化培训,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综合能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2019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留学生5名。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合作发展为支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校园满意度 满意度说明

满意度说明

1.

由普通本专科学生根据本校的生活条件、环境以及综合情况进行实名投票得出(通过实名注册的学生才具有投票资格)

2.

投票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的个人意见。

3.

系统自动显示投票数较多的部分高校,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综合满意度
3.5
586投票
环境满意度
3.6
609投票
生活满意度
3.2
510投票

校园风光

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10月,学院有教职工811人,专任教师47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17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49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131人、教学名师16人、专业带头人91人、骨干教师187人、“双师型”教师429人,有14人获省级“园丁奖”等荣誉称号,有2个省级教学团队。建立了400人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有外聘兼职教师285人,聘评教育部专家姜大源、兰州大学副校长高新才等12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

骨干专业

专业名称
学前教育
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
旅游管理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推荐专业 推荐专业说明

推荐专业说明

根据学生对本校各专业办学情况推荐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推荐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相关专业的推荐意见,不代表官方的专业排名,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专业名称推荐指数推荐人数
设施农业与装备4.513
会计电算化4.415
医学检验技术4.319
机电一体化技术4.127
护理4.135
学前教育3.916
药学3.516
计算机应用技术3.425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3.437
应用电子技术3.327
建筑工程技术3.352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