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详情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咸阳 专科 农林类 公办 示范高职 双高计划

院校简介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英文:Yangl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简称:杨凌职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国家级重点中专陕西省农业学校、陕西省水利学校和省部级重点中专陕西省林业学校合并组建,学院历史可以追溯到1934年于右任先生和杨虎城将军创建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附设高职。建校84年以来,共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1万多名,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荣获省级以上奖励60多项。在首届全国高职高专“优质校”建设与评价论坛会议发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8)》中,位列全国1386所高职院校竞争力排行榜第11名,稳居全国高职教育第一梯队。 学院地处素有八百里秦川美誉的关中平原,是我国农业硅谷、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的主要驻区单位。东距西安60公里,西距宝鸡80公里,陇海铁路、西宝高铁和连霍高速公路、西宝中线贯通东西,交通便利。学院占地1630亩,校舍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8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7亿元。校园网出口宽带5.2G,校园无线wifi全覆盖。拥有现代化、生产性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基地220个,校外实习基地171个,校外产学研示范基地11个。馆藏纸质图书114.86万册,其中电子期刊8621种。 学院现有各类在校生2万余名,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9269名。现有教职工908人,其中教授70名、副教授306名,具有“双师”素质专任教师490名,外聘兼职教师569名。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国家和省级突出贡献专家、劳动模范9名,陕西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17名,各类学会评选教学名师23名,国内外访问学者9名,省级师德标兵3人,师德先进个人4名,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1人,陕西省蜂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陕西省蜂业、梨、莓类、花卉等产业体系岗位专家4人。教师先后主、参编正式出版教材500多种,公开发表论文26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100多篇。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及科研推广成果奖43项,地厅级科研成果奖28项,培育小麦、花椒等新品种8个,专利36项。学院科研、教研项目、经费、奖项及项目等多年来居全省高职院校首位。 学院设有16个分院(部),8大类63个高职专业,3个本科联办专业。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专业6个,国家骨干专业17个,省级“一流”建设专业19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4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6个。主持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参加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3个,主持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部级和行指委精品课程27门,院级精品资源课96门。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27项。设有全国大学英语、计算机等级考点。设有陕西省中职校长培训基地、陕西省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陕西省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等7个基地,建有华北水电学院等5所本科院校函授站。创办有《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高职教育研究》等刊物。 学院坚持走“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之路,依托“百县千企联姻工程”和“中国杨凌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两大平台,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省内外142个县(区)政府、1332家企业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建有163个校外实训基地,6个大学生协同创新中心,122个学生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69个教师实践锻炼基地,60多个企业订单班、13种优秀学生奖学金;举办有“中国水电十五局水电学院”“陕建集团建筑见习学院”等10多个校企合作学院。在全省建立产学研基地13个,探索形成了技术服务型、基地示范性、科技包村型、专家大院型和企业带动型五种农业高职院校产学研示范推广模式,彬县基地被农业部确定为“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聚焦精准扶贫,在麟游县、太白县、旬邑县建立2个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和1个网络电商平台,实施10余个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形成了职教扶贫高职范式。 重视国际合作,与澳大利亚、德国等7个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招收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外国留学生;引进荷兰朗蒂斯教育集团现代农业技术课程资源;开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科技项目建设,在哈萨克斯坦设立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加入《悉尼协议》,开展国际专业认证研究与实践;与新西兰林肯大学、新西兰商学院开展“2+1+2”专升硕留学生培养计划。 学生工作坚持“教育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亲情化”的工作思路,创新实施“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德技并修,以学分为导向,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到实处。以“十大节庆主题教育”品牌为引领,把文化教育、德育教育、个性化教育、行为养成教育与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日常学习生活紧密衔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近五年,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国赛奖项380多项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形成了以大中城市为中心、覆盖全国、辐射国外的就业基地网络,建立了以中国水利水电集团、陕西建工集团、西北电力建设集团、中铁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为引领的60多个就业集团企业基地。学院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示范性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等称号。 “十三五”以来,学院以“建设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职名校”为奋斗目标,秉承“明德强能,言物行恒”的校训、“照准目标,矢志不渝”的精神,坚持以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为核心,构建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流的专业发展体系、一流的人才和人事管理体系、一流的支撑和保障体系,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改革兴校、特色名校四大战略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等十大工程,团结奋进,砥砺前行,各项办学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校园满意度 满意度说明

满意度说明

1.

由普通本专科学生根据本校的生活条件、环境以及综合情况进行实名投票得出(通过实名注册的学生才具有投票资格)

2.

投票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的个人意见。

3.

系统自动显示投票数较多的部分高校,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综合满意度
4
2526投票
环境满意度
3.9
2504投票
生活满意度
3.7
2246投票

校园风光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各类在校生2万余名,其中全日制在校生20050名。现有教职工924人,其中教授70名、副教授357名,具有“双师”素质专任教师487名,外聘兼职教师60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2人,省部级教学名师16名,各类学会评选教学名师17名,国内外访问学者9名,省级师德标兵1人,师德先进个人3名,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2人,陕西省蜂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陕西省蜂业、梨、莓类、花卉等产业体系岗位专家4人。教师先后主、参编正式出版教材500多种,公开发表论文30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300多篇。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及科研推广成果奖43项,地厅级科研成果奖29项,培育小麦、花椒等新品种9个,专利74项。学院科研、教研项目、经费、奖项及项目等多年来居全省高职院校首位。

高水平专业

专业名称
农业生物技术
水利工程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骨干专业

专业名称
园艺技术
水利工程
农业生物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
药品经营与管理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畜牧兽医
园林工程技术
电子商务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重点专业

专业名称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生物技术及应用
建筑工程技术
园艺技术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

推荐专业 推荐专业说明

推荐专业说明

根据学生对本校各专业办学情况推荐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推荐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相关专业的推荐意见,不代表官方的专业排名,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专业名称推荐指数推荐人数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4.511
林业技术4.524
工程监理4.523
石油化工技术4.524
生物化工工艺4.512
会计与审计4.470
工程测量技术4.4143
园林工程技术4.465
环境艺术设计4.318
建筑工程技术4.3182
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4.345
应用英语4.211
工程造价4.297
机电一体化技术4.223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4.2158
会计4.226
水利工程4.299
会计信息管理4.112
农产品质量检测4.120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4.121
畜牧兽医4.180
室内设计技术4.147
工程机械控制技术4.116
基础工程技术4.151
应用电子技术4.123
水利工程监理4.021
通信技术4.016
城市水净化技术4.016
生物技术及应用3.922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3.921
经济管理3.922
物流管理3.819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3.8202
动物医学3.817
公路监理3.817
中药制药技术3.812
城市水利3.734
铁道工程技术3.743
园艺技术3.734
电气自动化技术3.636
旅游管理3.630
计算机应用技术3.664
电子商务3.531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3.526
药物制剂技术3.413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3.438
药物分析技术3.412
食品营养与检测3.311
酒店管理3.325
生物制药技术3.316
药品经营与管理3.219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3.013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