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详情
宜宾学院

四川 宜宾 本科 综合类 公办

院校简介

宜宾学院位于“万里长江第一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宜宾市。1978年开始高等教育办学历史,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四川教育学院宜宾分院合并升格为四川省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建校40余年来,学校荣膺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四川省“党建示范高校”、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四川省园林式院校”、“四川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四川省文明校园”等称号。 学校现有A区、B区和临港校区三个校区,总面积2300亩。固定资产总值约40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2.8亿元,馆藏图书1153万册(含电子图书)。现有13个学部、3个二级学院,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面向南亚东南亚招收留学生,现有学生2.4万余人。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地方办人民满意的大学,是四川省首批8所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一。学校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综合大学和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目标,大力实施“2468”总体谋划和“十大专项行动”,厚植“自强不息、至善致远”宜宾学院精神和“求实、求是、开放、创新”校训,形成了“12345”办学治校思想。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教学立校、科研兴校、服务荣校”四大战略,促进了学校高质量内涵发展,形成了“创新型、应用型、国际化”办学格局。 人才强校推进有力。学校现有教职工1549人,其中,专任教师1275人,博士347人(外籍博士35人),硕士747人,有高级职称教师457人,双师型教师334人;有省学术和科技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省高校教学名师12人;有电子信息、农业、社会工作、食品科学与工程、法学、生物学等硕士研究生导师50名。聘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内外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专家学者和外聘教授233人。形成了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以高素质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专业人才队伍。 教学立校成效显著。学校开设本科专业63个,覆盖文、理、工、管、经、法、教、艺、农、医十大学科门类。近年来,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综合改革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9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6个,国家级“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省级“课程思政”系列项目13项、获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和教学成果奖100余项。近五年,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各类奖励1194项,获“挑战杯”国家级省级奖131项,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省级项目799项,获国家授权专利79项。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有效彰显,学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90%以上。 科研兴校成果丰硕。学校紧扣国家战略,紧密对接省市产业发展,推进政产学协同创新发展。组建了9个省厅级科研创新团队,30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建立了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等一批具有产教融合特色的研究院,2个省市级成果转化平台,24个市厅级科研平台,26个校级科研平台。成立了服务南向开放战略的南亚东南亚研究院、三江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院士工作站、全省高校首个“诺贝尔奖专家联合工作站”。建成第一个厅市共建的“智能终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以及固态资源发酵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精制川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酒史研究中心、四川省思想家研究中心等7个省级重点研究平台。建设有四川省大学科技园,建立了四川省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基地、四川省法律援助研究所。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80多项,获横向课题520余项。发表理论研究成果1400多篇(部),拥有科技攻关和关键应用技术20多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共17项,其中一等奖2项。 服务荣校稳步推进。学校主动对接和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校企、校地合作,着力为省、市产业发展和宜宾高质量建设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市提供应有的服务和支撑。建立了全面服务省市竹、茶、质检、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的竹学院、茶学院、质量与标准化学院、自动化与机电工程学院等特色学院,是四川省“精制川茶骨干培育产业”支撑单位之一,与70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与地方政府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着力培养服务地方发展的基层管理干部;共建教师教育学院,为地方培养基础教育教师。“油樟植物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智慧农业系列集成软件”“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系统运维能力及大数据工程研究”等一批应用性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充分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已为地方培养培训了近2000名基层干部、7万余名各类教育人才,教育服务优势日益突出。 对外合作特色明显。学校借力国际化打造转型发展特色,是教育部“中美双百计划”全国首批15所试点高校之一。与湄公河流域5个国家11所高校签订谅解备忘录,与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10余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国际现代教育理念和国外课程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国际化办学。学校成立了中美应用技术学院、中德工程学院、澜湄汉语学院,开展面向南亚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教育。近三年来,引进外籍教师41名。实施优秀人才国际交流计划,选送大量教师、学生到国外开展交流和学习。教育部高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把学校借力国际化推进转型发展的特色称为“宜宾模式”。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按照第三次党代会擘画的发展蓝图,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 “2468”总体谋划和“十大专项行动”落地见效,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内涵发展道路,为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综合大学而努力奋斗!

校园满意度 满意度说明

满意度说明

1.

由普通本专科学生根据本校的生活条件、环境以及综合情况进行实名投票得出(通过实名注册的学生才具有投票资格)

2.

投票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的个人意见。

3.

系统自动显示投票数较多的部分高校,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综合满意度
3.8
1888投票
环境满意度
3.9
1936投票
生活满意度
3.4
1766投票

校园风光

院校排名 查看更多

  • 640武书连
  • 398校友会
  • 413软科
  • 645金平果

师资力量

人才强校推进有力。学校现有教职工1549人,其中,专任教师1275人,博士347人(外籍博士35人),硕士747人,有高级职称教师457人,双师型教师334人;有省学术和科技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省高校教学名师12人;有电子信息、农业、社会工作、食品科学与工程、法学、生物学等硕士研究生导师50名。聘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内外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专家学者和外聘教授233人。形成了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以高素质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专业人才队伍。

推荐专业 推荐专业说明

推荐专业说明

根据学生对本校各专业办学情况推荐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推荐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相关专业的推荐意见,不代表官方的专业排名,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专业名称推荐指数推荐人数
化学4.738
工商企业管理4.719
生物科学4.437
体育教育4.434
学前教育4.483
语文教育4.339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4.2150
法学4.2141
小学教育4.268
体育教育4.2152
数学教育4.260
法律事务4.221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4.224
应用化工技术4.219
财务管理4.131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4.112
学前教育4.168
生物工程4.152
软件工程4.125
社会工作4.169
通信技术4.110
工程管理4.0146
食品科学与工程4.039
物流管理4.094
思想政治教育4.056
美术学3.962
音乐学3.938
工商管理3.9185
应用心理学3.975
数学与应用数学3.913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9107
汉语言文学3.9237
制药工程3.844
应用化学3.868
行政管理3.8107
电子信息工程3.7104
环境设计3.721
音乐表演3.761
数字媒体技术3.790
英语3.7227
机械电子工程3.754
日语3.724
国际经济与贸易3.688
物理学3.655
艺术设计3.638
汉语国际教育3.525
采矿工程3.519
图形图像制作3.531
英语教育3.422
煤矿开采技术3.414
艺术设计3.4136
旅游管理3.448
劳动与社会保障3.448
公共事业管理3.344
广播电视编导3.266
农学3.221
教育技术学3.216
信息与计算科学3.138
广播电视学3.046
展开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