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详情
河南科技学院

河南 新乡 本科 师范类 公办

院校简介

河南科技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39年,前身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大学部生物系,历经北方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长治分院、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平原农学院、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 学校地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河南新乡市,占地面积2176亩,校舍面积64万平方米。建校80余年来,学科专业已涵盖农学、工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拥有21个教学学院,67个本科专业,合作办有独立学院--新科学院,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9177人。图书馆各类文献资源总量达309万册(种),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职教师资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和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等15个,河南省一流专业、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等36个。学校是河南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建设高校,作物学学科和园艺学学科群为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有省重点一级学科10个。建有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学校是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单位,建有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46个,有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教学团队、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等48个。建有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国家级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国家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 学校全面落实“质量立校”战略,着力培育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专业、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积极推进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2001年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0余项。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蓝桥杯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比赛中获得国家级以上奖励200余项。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12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其中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新友为代表的科技英才,有以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买兴普为代表的基层优秀管理人才,有以河南广安集团董事长高天增为代表的企业精英,还有众多中高等职业院校优秀教师和管理骨干,以及大批省级、厅级、县级政府高级管理人才,他们为河南省乃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759人,其中专任教师1417人,教授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7人,副教授等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43人,博士、硕士生导师569余人,双聘院士、中原学者7人,河南省特聘教授、校级特聘教授24人。现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0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1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原基础研究领军人才、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南省领军人才B类、拔尖人才C类30人;河南省教学名师5人;河南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24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10人。聘请36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 学校积极贯彻“科技兴校”战略,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攻关、转基因生物重大科技专项支撑计划等科研课题4158项,获科技成果奖1662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特别是2013年学校主持培育的“矮抗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矮抗58选育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河南省人民政府嘉奖,成为全省高校的骄傲。 学校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对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坚持“产学研”协同发展,突出科技引领,注重产教融合,主动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服务基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原城市群等国家战略;主动与地方政府对接,独创共建新模式,较好实现了独立学院的转型发展。学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不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2019年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显示我校技术转让收入在全国高校排名47位。 学校着力推进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荷兰、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乌克兰等10多个国家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开展合作办学;与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建有国际联合研究生院;与美国东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共建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实验室;与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共建自动化实验室;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农牧业科技示范中心。常年聘有美、英、加等国的外籍专家任教。 学校的办学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高等教育十大杰出贡献单位、改革开放40周年具有国内影响力河南高校,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教学改革先进单位、河南省科技创新十佳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最佳暑期实践大学、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教师培训先进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崇德尚能、知行合一”的校训,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扎实推进区域特色骨干大学建设,为早日把学校建成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校园满意度 满意度说明

满意度说明

1.

由普通本专科学生根据本校的生活条件、环境以及综合情况进行实名投票得出(通过实名注册的学生才具有投票资格)

2.

投票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的个人意见。

3.

系统自动显示投票数较多的部分高校,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综合满意度
4.3
3539投票
环境满意度
4.4
3729投票
生活满意度
4.1
3304投票

校园风光

院校排名 查看更多

  • 499武书连
  • 273校友会
  • 332软科
  • 397金平果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1759人,其中专任教师1417人,教授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7人,副教授等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43人,博士、硕士生导师569余人,双聘院士、中原学者7人,河南省特聘教授、校级特聘教授24人。现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0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1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原基础研究领军人才、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南省领军人才B类、拔尖人才C类30人;河南省教学名师5人;河南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24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10人。聘请36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

推荐专业 推荐专业说明

推荐专业说明

根据学生对本校各专业办学情况推荐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推荐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相关专业的推荐意见,不代表官方的专业排名,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专业名称推荐指数推荐人数
材料化学5.051
人力资源管理5.029
风景园林4.849
视觉传达设计4.811
产品设计4.812
机械类4.851
应用化学4.8125
数学与应用数学4.770
制药工程4.768
畜牧兽医4.711
动物医学4.690
食品质量与安全4.6109
汉语言文学4.66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6156
动物科学4.652
烹饪与营养教育4.675
化学工程与工艺4.6119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4.658
园林4.668
工艺美术4.618
市场营销4.653
汉语国际教育4.620
会计学4.675
旅游管理4.619
农学4.557
教育学4.545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5178
法学4.5126
体育教育4.529
汽车服务工程4.552
机电技术教育4.465
园艺4.478
信息与计算科学4.441
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4.428
动植物检疫4.425
美术学4.322
食品科学与工程4.315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3102
旅游管理4.3120
信息工程4.355
环境科学4.335
会计电算化4.340
植物保护4.271
生物科学4.215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268
服装设计与工程4.212
学前教育4.230
应用电子技术4.226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4.137
通信工程4.118
生物工程4.161
种子科学与工程4.144
计算机应用技术4.146
英语4.062
城乡规划4.041
生物技术4.051
国际经济与贸易4.082
电气自动化技术4.022
环境设计3.915
教育技术学3.927
计算机网络技术3.919
市场营销3.934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3.928
音乐学3.817
服装与服饰设计3.614
物联网工程3.611
园林技术3.611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3.220
装潢艺术设计3.114
商务英语3.011
展开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