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详情
华侨大学

福建 泉州 本科 综合类 公办

院校简介

华侨大学是中央统战部直属,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 1960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学校创办于福建泉州,廖承志为首任校长。1970年停办,1978年复办。1983年被党中央确定为“国家重点扶植大学”。1996年由国务院侨办、福建省人民政府进行共建。1997年原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并入,成为华侨大学华文学院。2006年厦门校区启用。2003年在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评优秀等级。2018年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于1980年成立董事会,庄希泉、胡平、黄长溪、贾庆林、陈明义、宋德福、王刚先后担任董事长。现任董事长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名誉董事长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特别行政区原行政长官何厚铧。 现有教职工2800多人。在1700余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者占55%、博士学位者占65%、海外留学经历者占38%,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67%。有双聘院士6人,国家领军人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百余名,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多支高水平研究团队。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累计培养各类人才20多万名,其中6万多名分布在港澳台及海外各地,成为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的友好使者。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5700人、研究生4338人,有来自港澳台地区和80多个国家的学生6140人,是全国境外学生最多的高校之一。设有26个学院、90个学系(部、中心)。有1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7个专业通过国际及国内专业认证。有1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80余个。 学校加强学科建设,形成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工管相济、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覆盖11个学科门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1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拥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41个,福建省高峰高原学科17个。工程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5‰,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3个学科居ESI前1%。 学校重视学术研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能力。每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在福建省高校中名列前茅。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励,有关学术论文分别在《自然》(Nature)、《中国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连续四年进入自然指数年度榜单全国百强。2位教授连续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学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推动产教融合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扎根八闽大地,助力福建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主持《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等委托立法项目,参与厦门、泉州有关申遗工作,与地方政府携手推动泉州“一带一路”侨泽园、厦门汽车小镇建设,打造“华大讲堂”“集美讲堂”高端学习平台。与重庆市和福建省的8个设区市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对口支援莆田学院、北方民族大学。帮扶贵州黔西南试验区、甘肃积石山县脱贫攻坚。 学校大力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已与五大洲46个国家和地区的21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签署合作协议。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招生院校,在全球设立了90个办事或招生机构。 学校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秉承“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贯彻“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办学理念,努力服务国家侨务与公共外交工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连续十年出版《华侨华人蓝皮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连续三年入选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最具影响力高校智库,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特色智库。泰国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马来西亚研究中心入选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华侨华人研究院、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院入选福建省重点智库。促进民心相通,连续15年举办“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一大批致力于促进中外友好的优秀人才。大力推广华文教育,为全球55个国家570多所华校培养师资、编写教材、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体验,助力国家华文教育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建设。 学校注重文化育人,建设“一元主导、多元融合、和而不同”的校园文化,入选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连续两年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形成“承志·传统文化大观园”和“精彩亚洲·对话文明”等文化品牌。学生男篮九度问鼎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总冠军,代表中国首次夺得世界大学生三对三篮球联赛总冠军。 学校在泉州、厦门两地分别设有校区,总占地面积214.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7.3万平方米,拥有各类图书资料496.5万册。 面向未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侨校+名校”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声誉良好的大学,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园满意度 满意度说明

满意度说明

1.

由普通本专科学生根据本校的生活条件、环境以及综合情况进行实名投票得出(通过实名注册的学生才具有投票资格)

2.

投票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的个人意见。

3.

系统自动显示投票数较多的部分高校,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综合满意度
4.4
4193投票
环境满意度
4.6
4161投票
生活满意度
4.6
4039投票

校园风光

院校排名 查看更多

  • 148武书连
  • 117校友会
  • 135软科
  • 117金平果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2800多人。在1700余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者占55%、博士学位者占65%、海外留学经历者占38%,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67%。有双聘院士6人,国家领军人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百余名,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多支高水平研究团队。

学科建设

  • 1一流学科
  • 2重点实验室
  • 3博士点
  • 25硕士点

学科评估 学科评估说明

学科评估说明

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发的 《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

学科代码一级学科名称评选结果
1202工商管理B
0202应用经济学B-
0802机械工程B-
0814土木工程B-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B-
0101哲学C+
0301法学C+
0302政治学C+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C+
0813建筑学C+
0501中国语言文学C
0803光学工程C
0835软件工程C
0703化学C-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
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C-
展开全部
收起

推荐专业 推荐专业说明

推荐专业说明

根据学生对本校各专业办学情况推荐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推荐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相关专业的推荐意见,不代表官方的专业排名,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专业名称推荐指数推荐人数
哲学4.813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4.840
数字媒体技术4.715
工商管理类4.722
电气自动化技术4.783
人力资源管理4.6222
会计学4.654
土木工程4.6620
模具设计与制造4.658
音乐学4.518
市场营销4.5106
工商管理4.5334
财务管理4.525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585
数控技术4.561
商务英语4.550
建筑学4.4123
药学4.434
软件工程4.4115
工程管理4.4143
汉语言文学4.4124
建筑工程技术4.4255
会计电算化4.4224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4.314
给水排水工程4.347
电子商务4.380
金融学4.3195
行政管理4.363
应用电子技术4.343
新闻传播学类4.267
信息与计算科学4.261
土地资源管理4.229
社会学4.223
法学4.2311
材料科学与工程4.275
体育教育4.23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28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2174
旅游管理4.213
国际经济与贸易4.1264
物流管理4.1155
测控技术与仪器4.177
产品设计4.116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4.1245
应用化学4.083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4.0104
自动化4.084
视觉传达设计4.011
电子信息工程4.0147
机械工程4.020
通信工程3.9115
生物技术3.942
公共管理类3.924
广告学3.954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948
经济学3.986
公共事业管理3.940
计算机应用技术3.980
汉语国际教育3.8133
工业设计3.881
制药工程3.884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3.861
网络工程3.879
旅游管理3.8103
艺术设计3.879
日语3.8109
城乡规划3.759
物联网工程3.729
应用物理学3.729
电子科学与技术3.792
园艺3.720
英语3.7174
信息工程3.722
广播电视学3.7122
国际商务3.615
环境工程3.654
舞蹈学3.614
环境科学3.653
数学与应用数学3.657
化学工程与工艺3.658
美术学3.521
功能材料3.520
酒店管理3.524
车辆工程3.478
生物工程3.3100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3.316
展开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