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详情
集美大学

福建 厦门 本科 综合类 公办

院校简介

集美大学地处福建省厦门市,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是交通运输部与福建省、自然资源部与福建省、福建省与厦门市共建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推免生资格单位,大陆唯一获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批准具有开展台湾船员适任培训资格的院校。 学校办学始于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918年创办的集美学校师范部和1920年创办的集美学校水产科、商科,迄今已有103年历史。1994年,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集美航海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合并组建集美大学。学校以“诚毅”为校训,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坚持“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在海内外享有广泛声誉。 学校于1996年成立校董会,习近平、贺国强、陈明义、卢展工、黄小晶等担任过校董会主席,现任校董会主席为汪毅夫,现任校董会顾问为贾庆林、陈永栽。1999年至200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任福建省省长期间担任集美大学校董会主席,先后7次到学校指导工作并提出系列重要指示,为集美大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为未来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学校设有21个学院,在校生270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5600多人,研究生1700多人,国际学生近200人。现有专任教师1500人左右,其中9名院士(全职2名)在内的国家级人才26人次、省部级人才176人次。 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现有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应用经济学、体育学、数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工商管理、设计学等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农业、机械、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教育、税务、会计、体育、艺术、社会工作等1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拥有福建省一级重点学科8个(其中2个特色重点学科),水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群、水产与食品工程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峰学科,航运与港口物流学科群、区域经济与管理学科群、闽台体育文化学科群、数理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74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各11个、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8个、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6个。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校形成了航海、水产等面向海洋的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航海教育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是我国培养高级航海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的教学实习船“育德”轮总载重达6.4万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教学实习船。 学校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5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高校特色新型智库2个、省级高校创新平台/研究基地21个、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9个。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包括原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的研究任务,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11项。学校积极开展服务社会工作,与近千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联合企事业机构共建各类研发平台60余个。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面向东南亚、毗邻台港澳等区位优势,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台港澳地区的10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及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航标协会(IALA)、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IAMU)等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共建出国留学培训基地,是经教育部批准较早具有招收台港澳、华侨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资格的院校之一,是厦门市陈嘉庚奖学金和福建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招生单位、福建省及集美区台湾青少年研学旅游基地、香港特区政府“青年内地双向交流计划”福建省唯一资助单位。作为国家汉办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主要院校和福建省首批“海外华文教育基地”,自2007年起,每年向菲律宾、泰国、印尼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出汉语教师志愿者。 学校占地面积2300多亩,校舍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校园建筑特色鲜明,有8栋嘉庚建筑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新校区建筑群荣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学校建有万兆高速校园网,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319万余册,中外文纸质现刊1650余种,电子图书1000万多册,电子期刊1万余种。引进中外文数据库57个,自建特色数据库5个。

校园满意度 满意度说明

满意度说明

1.

由普通本专科学生根据本校的生活条件、环境以及综合情况进行实名投票得出(通过实名注册的学生才具有投票资格)

2.

投票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的个人意见。

3.

系统自动显示投票数较多的部分高校,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综合满意度
4.3
4494投票
环境满意度
4.6
4585投票
生活满意度
4.3
4309投票

校园风光

院校排名 查看更多

  • 305武书连
  • 262校友会
  • 180软科
  • 233金平果

师资力量

学校设有21个学院,在校生270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5600多人,研究生1700多人,国际学生近200人。现有专任教师1500人左右,其中9名院士(全职2名)在内的国家级人才26人次、省部级人才176人次。

学科建设

  • 2重点实验室
  • 2博士点
  • 9硕士点

学科评估 学科评估说明

学科评估说明

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发的 《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

学科代码一级学科名称评选结果
0832食品科学与工程C+
0908水产C+
0403体育学C-
0701数学C-
展开全部
收起

推荐专业 推荐专业说明

推荐专业说明

根据学生对本校各专业办学情况推荐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推荐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相关专业的推荐意见,不代表官方的专业排名,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专业名称推荐指数推荐人数
运动训练4.7230
体育教育4.6186
自动化4.611
学前教育4.619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4.664
机械电子工程4.474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4.482
财政学4.4138
会计学4.4415
数控技术4.410
工商管理4.3328
金融学4.3192
投资学4.3142
通信工程4.214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2187
音乐表演4.296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248
市场营销4.1188
国际经济与贸易4.1192
视觉传达设计4.112
应用心理学4.178
轮机工程4.1446
热能与动力工程4.1144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4.157
社会工作4.1159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1220
经济学4.0154
应用物理学4.067
水产养殖学4.0137
汉语言文学4.0389
数学与应用数学4.0215
小学教育4.0182
地理信息科学4.071
工程管理4.0141
会计电算化4.032
航海技术3.9453
音乐学3.9127
法学3.9381
模具设计与制造3.910
网络工程3.881
交通运输3.8236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8102
艺术设计3.8118
美术学3.8139
车辆工程3.7106
英语3.7314
电子商务3.7121
物流管理3.7100
教育技术学3.798
信息与计算科学3.799
电子信息工程3.7142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3.671
食品科学与工程3.6147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677
工商管理类3.610
船舶与海洋工程3.6142
软件工程3.6103
旅游管理3.5126
能源与动力工程3.520
电子科学与技术3.574
动物科学3.566
动画3.524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3.494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3.446
日语3.475
土木工程3.4108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3.327
汉语国际教育3.291
环境工程3.294
生物工程3.2155
展开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