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池州 本科 师范类 公办
池州学院坐落在“千载诗人地”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安徽省池州市,是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始建于1977年,初为安徽劳动大学池州地区专科班,1980年定名为池州师范专科学校,1999年原池州工业学校并入,2002年原安徽省经贸学校并入,2007年升格为池州学院,2014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校现占地近2000亩,校舍面积4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亿元,纸质图书140万余册,电子图书83万余册,中外文纸质期刊810种,数据库26个。专任教师76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70余人,博士、硕士学位700余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坛新秀共5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 学校现有12个二级学院。其中,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首批项目建设院校。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以用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能力导向、素养为基、专长分流、合作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坚持走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现备案本科专业59个,基本形成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集群,建成了一批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4个。与安徽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7名教师成为该校兼职硕士生导师。2019年我校成为安徽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秉承“以孔子为师,以行知为友”的校训精神,大力推进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三位一体”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省级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等共25个。近三年,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60项,其中,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00余项。学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近年来,学生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等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屡获大奖。池州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自2013年开园以来,有近百个创业项目孵化成功,先后“放飞”至北京、南京、深圳、嘉兴、义乌、合肥等地,孵化成功率远高于省内同类高校,孵化成功企业年销售额超千万元的有6家。 学校坚持“以特色科研打造科研特色”。拥有省高峰培育学科2个。建有安徽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家风文化馆),教育部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池州学院分中心,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池州学院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省级科研平台2个(安徽省半导体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高活性微纳粉体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校企共建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安徽省半导体分立器实验室),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校企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近年来,获批国家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共80余项、产学研合作项目320余项。获得安徽省社会科学成果(著作类)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22年,家风教育和劳动教育双双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与池州市委市政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开创了省属高校与属地政府联合议事机制的先河。作为池州市唯一 一所本科高校,学校扮演着“地方智库”的作用,成为校地合作“六个人”,即:携手池州的共建人,生态池州的规划人,旅游池州的设计人,文化池州的发掘人,经济池州的助力人,服务池州的行动人。组建“乡村振兴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半导体学院”等产业学院。 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依托地方家风文化资源建成池州学院家风文化馆,成立家风文化研究中心,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化、个性化、本土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家风文化馆成为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基地。持续不断地以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滋养校园文化,积极打造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涌现出“安徽省首届道德模范”王玉、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吴凯龙、第四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潘世鹏、“池州好人”李义涵、“宣城好人”吴昊等先进道德模范。已建设千米“校友大道”,宣传校友事迹、汇聚榜样力量。设置“教学节”,推行青年教师入职宣誓、拜师和“最美教师”评选等活动,在校内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台湾地区10余所高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其中,先后与台湾实践大学、龙华科技大学等高校签署合作办学框架协议,与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签订校际合作办学协议,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签订交流合作协议,与(菲律宾)圣保罗大学等大学签订谅解备忘录等,开展各类中外合作办学,有效推动我校师生国际交流、科研合作和学术访问。积极与“一带一路”国家高校开展交流与合作,申报“一带一路”“双百”等计划项目,不断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
由普通本专科学生根据本校的生活条件、环境以及综合情况进行实名投票得出(通过实名注册的学生才具有投票资格)
投票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的个人意见。
系统自动显示投票数较多的部分高校,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据2019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98人,其中正高职称66人、副高职称163人,博士、硕士学位61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省级教坛新秀16人 ;省级教学团队8个。 省级教学名师:李铁范 、阳光宁 、陆林 、何根海、项桂娥、汪新 、刘光明 、胡文海 省级教坛新秀:汤文益、吴自爱、黄国萍 、陈鑫、周恺、何小青、朱子春、谭甲文
根据学生对本校各专业办学情况推荐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推荐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相关专业的推荐意见,不代表官方的专业排名,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专业名称 | 推荐指数 | 推荐人数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4.7 | 32 |
知识产权 | 4.6 | 11 |
视觉传达设计 | 4.6 | 14 |
电子商务 | 4.6 | 14 |
物理教育 | 4.6 | 20 |
物业管理 | 4.6 | 15 |
材料化学 | 4.5 | 11 |
电子商务 | 4.5 | 77 |
会计电算化 | 4.5 | 180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4.4 | 39 |
人力资源管理 | 4.4 | 79 |
财务管理 | 4.4 | 149 |
音乐学 | 4.4 | 84 |
法律事务 | 4.4 | 72 |
语文教育 | 4.4 | 152 |
市场营销 | 4.3 | 103 |
食品营养与检测 | 4.3 | 72 |
体育教育 | 4.3 | 44 |
综合文科教育 | 4.3 | 148 |
房地产经营与估价 | 4.3 | 102 |
测绘工程 | 4.2 | 42 |
环境设计 | 4.2 | 13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4.2 | 143 |
汉语言文学 | 4.2 | 177 |
美术学 | 4.2 | 83 |
英语 | 4.2 | 189 |
人力资源管理 | 4.2 | 44 |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 | 4.2 | 82 |
应用心理学 | 4.2 | 36 |
英语教育 | 4.2 | 61 |
物流管理 | 4.2 | 59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4.2 | 138 |
社会体育 | 4.2 | 18 |
思想政治教育 | 4.2 | 37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4.1 | 132 |
休闲体育 | 4.1 | 19 |
学前教育 | 4.1 | 93 |
地理科学 | 4.1 | 115 |
土地资源管理 | 4.1 | 43 |
应用化学 | 4.1 | 168 |
统计学 | 4.1 | 43 |
文秘 | 4.1 | 15 |
市场营销 | 4.1 | 14 |
社会工作 | 4.1 | 17 |
应用化工技术 | 4.1 | 94 |
应用韩语 | 4.1 | 31 |
历史学 | 4.0 | 98 |
数学教育 | 4.0 | 56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3.9 | 124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3.9 | 129 |
广告学 | 3.8 | 93 |
艺术设计 | 3.8 | 41 |
酒店管理 | 3.8 | 65 |
广播电视编导 | 3.7 | 135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7 | 157 |
地理信息科学 | 3.7 | 45 |
旅游管理 | 3.7 | 147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3.7 | 26 |
应用电子技术 | 3.7 | 16 |
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 | 3.7 | 20 |
机械设计与制造 | 3.7 | 33 |
酒店管理 | 3.6 | 13 |
网络工程 | 3.6 | 15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3.6 | 78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3.5 | 22 |
文化产业管理 | 3.5 | 34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3.5 | 31 |
新闻采编与制作 | 3.5 | 33 |
商务英语 | 3.5 | 13 |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 3.4 | 72 |
旅游管理 | 3.4 | 28 |
动漫设计与制作 | 3.3 |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