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苏州 本科 理工类 公办
常熟理工学院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苏州常熟,是省市共建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1989年,苏州师范专科学校与常熟职业大学合并,成立常熟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江苏省人口学校并入。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更名为常熟理工学院。学校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校、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院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六十多年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扎根苏州、深耕常熟,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省市共建办学机制,坚定不移地坚持校地合作,坚定不移地坚持融合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二万多名各类人才。升本以来,全体常熟理工人在“立本求真、日新致远”校训的指引下,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发扬“反对平庸、追求卓越,负重奋进、敢于超越”的校园精神,凝心聚力谋发展,真抓实干创一流,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学校现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800多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部),51个招生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1个省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000多人,联合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00多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6000多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59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195人,高级职称732人,博士65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省双创博士”入选264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优秀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13个。 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教学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凝练了“注重通识、融入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产教融合为路径,探索基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明显。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电梯工程学院,全省第一家光伏科技学院,以及纺织服装、人工智能、医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声学技术、应急管理、电商以及智能网联汽车等多个现代产业学院。获批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含应急管理学院)4个,应急管理学院获批教育部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项目试点单位。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5项,承担教育部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0多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4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31个、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5个、省级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1个、省“卓越计划”试点专业(项目)5个、省重点专业(类)6项、省特色专业8个,12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2个专业通过ACBSP国际商科认证。建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个、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1个、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11个。学校注重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近年来,学生累计获“互联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国家级竞赛奖项500多项。学校位列“2017-2021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全国第5名、江苏第1名。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实施学科引领战略,重视学科交叉融合,打造了一批地方(行业)急需的应用型学科,构建了以工学为特色,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获批“十四五”省重点学科4个。学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显著提高。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近20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350项,获得各级各类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0余项,参与编写国家标准6项;获批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联合技术转移中心、省高校人文社科校外研究基地、省科协科技创新智库基地各1个,省外国专家工作室2个;获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共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建有技术转移分中心7个,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40余个。办有《东吴学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科研评价中心核心期刊)和《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本学术期刊。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芬兰、韩国等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9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入选江苏-英国高校合作联盟、江苏-韩国高校合作联盟,获批江苏省教育厅“十四五”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重点平台建设项目;分别与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德国米特韦达应用技术大学、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联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双学位),与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爱德华兹维尔分校、威斯康星大学斯托特分校、威斯康星大学欧克莱尔分校合作开展中美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双学位);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4年制本科学历留学生。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常熟理工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推进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明确的“3211”战略部署,加快实施“学科引领、人才强校、融合发展”三大战略,全力推进申硕、更名两项任务,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建成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一流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谱写常熟理工学院新的辉煌篇章而努力奋斗!
由普通本专科学生根据本校的生活条件、环境以及综合情况进行实名投票得出(通过实名注册的学生才具有投票资格)
投票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的个人意见。
系统自动显示投票数较多的部分高校,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现有教职工15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多人,高级职称640多人,博士550多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200多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优秀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11个。
根据学生对本校各专业办学情况推荐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推荐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相关专业的推荐意见,不代表官方的专业排名,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专业名称 | 推荐指数 | 推荐人数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4.9 | 11 |
财务管理 | 4.7 | 20 |
机械电子工程 | 4.7 | 22 |
机械工程 | 4.6 | 10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 4.6 | 29 |
自动化 | 4.5 | 50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4.4 | 22 |
汽车服务工程 | 4.4 | 19 |
英语 | 4.3 | 16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4.3 | 25 |
应用化学 | 4.3 | 14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4.2 | 32 |
艺术设计 | 4.2 | 15 |
汉语言文学 | 4.2 | 2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4.2 | 33 |
软件工程 | 4.1 | 38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1 | 13 |
电子信息工程 | 4.0 | 25 |
工程管理 | 4.0 | 15 |
市场营销 | 3.7 | 21 |
网络工程 | 3.5 | 22 |
统计学 | 3.5 | 15 |
日语 | 3.5 | 13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3.2 | 19 |
光电信息工程 | 3.1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