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南京 本科 综合类 公办 211 985 双一流
南京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教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南京大学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首批入选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序列,首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始终处于中国大学的第一方阵,获得了公认的社会影响和学术声誉。 南京大学目前拥有仙林、鼓楼、浦口、苏州四个校区,有33个院系,本科生13350人、硕士研究生17201人、博士研究生8385人、留学生1117人。现有“双一流”建设学科1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立项学科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本科专业89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2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4个。有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培育)1个,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1个,各类省部级科研平台80余个。 南京大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国家级领军人才327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347人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103人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8人。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南京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在各个历史阶段培养和造就了众多中华英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建功立业、成就卓著。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在国内外高等教育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前,南京大学围绕“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的奋斗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坚持“价值塑造与能力提升融通、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融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通、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融通”的人才培养理念,全面实施“熔炉工程”,奋力打造新时代“三元四维”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时代使命、具备全球视野、推动科技创新、引领社会发展的未来各行各业拔尖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创业人才。 南京大学的前身即“以科学名世”,格物致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传统始终贯穿于南京大学的发展史中,成为南京大学办学最重要的特色。一代又一代的南大人孜孜求索、攀高攻坚、为国争光、为民造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蜚声国内外学界。今日南大着力推进实施科研转型提升战略,持续探索以基础研究为根,向创造技术、成果转化延伸拓展的“三位一体原创驱动式”科学研究新模式,打造“理工医”新高峰;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在“学术原创、方法转型、服务国家”等三个向度的创新发展,助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自上世纪初建校以来,南京大学就一直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最活跃的中国大学之一,与世界上众多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其中,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十多年,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早实施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长期项目,为中美文化交流事业培养了众多骨干人才,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日益交融、命运与共的当代世界格局中,南京大学正深入实施《全球开放发展战略(2020-2030)》,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探索全球合作新机制,为促进多元文化的互通交融、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而不懈努力。 当前,南京大学的办学事业已经踏上新的百廿征程。面向未来,南京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第一个南大”的指示精神,扎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重要回信精神落地见效,聚力内涵式发展,着力高质量提升,以新时代“修齐治平”的理念与格局为主线,以系统性、协同性、前瞻性的综合改革为动力,积极探索具有南大风格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模式,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由普通本专科学生根据本校的生活条件、环境以及综合情况进行实名投票得出(通过实名注册的学生才具有投票资格)
投票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的个人意见。
系统自动显示投票数较多的部分高校,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南京大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在国际或他国当选院士1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04人、“青年长江学者”2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147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05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103人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2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6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7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教学名师4人、青年拔尖人才2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2人。
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发的 《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
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选结果 |
---|---|---|
0704 | 天文学 | A+ |
0709 | 地质学 | A+ |
1205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A+ |
0101 | 哲学 | A |
0303 | 社会学 | A |
0501 | 中国语言文学 | A |
0502 | 外国语言文学 | A |
0602 | 中国史 | A |
0702 | 物理学 | A |
0710 | 生物学 | A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A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A |
0835 | 软件工程 | A |
1202 | 工商管理 | A |
0201 | 理论经济学 | A- |
0301 | 法学 | A- |
0701 | 数学 | A- |
0703 | 化学 | A- |
0705 | 地理学 | A- |
0713 | 生态学 | A- |
0809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A- |
0202 | 应用经济学 | B+ |
0302 | 政治学 | B+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B+ |
0503 | 新闻传播学 | B+ |
0601 | 考古学 | B+ |
0603 | 世界史 | B+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0833 | 城乡规划学 | B+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B+ |
1204 | 公共管理 | B+ |
0706 | 大气科学 | B |
0803 | 光学工程 | B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B |
0813 | 建筑学 | B |
0818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B |
0714 | 统计学 | B- |
0815 | 水利工程 | B- |
0707 | 海洋科学 | C+ |
0831 | 生物医学工程 | C+ |
08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C |
根据学生对本校各专业办学情况推荐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推荐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相关专业的推荐意见,不代表官方的专业排名,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专业名称 | 推荐指数 | 推荐人数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5.0 | 20 |
统计学 | 5.0 | 13 |
经济学 | 4.9 | 15 |
理科试验班 | 4.9 | 15 |
物理学类 | 4.9 | 20 |
金融学 | 4.9 | 23 |
汉语言文学 | 4.8 | 46 |
声学 | 4.7 | 16 |
法学 | 4.7 | 39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7 | 51 |
考古学 | 4.7 | 21 |
会计学 | 4.7 | 15 |
行政管理 | 4.6 | 34 |
社会学 | 4.6 | 10 |
天文学 | 4.5 | 15 |
工业工程 | 4.5 | 11 |
物理学 | 4.5 | 47 |
英语 | 4.5 | 13 |
新闻学 | 4.5 | 24 |
哲学 | 4.4 | 18 |
软件工程 | 4.3 | 50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4.3 | 16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4.2 | 27 |
化学 | 4.0 | 40 |
法语 | 4.0 | 10 |
环境科学 | 4.0 | 11 |
大气科学 | 3.8 | 30 |
地质学 | 3.7 | 18 |
生物科学类 | 3.6 | 12 |
临床医学 | 3.3 | 19 |
生物科学 | 3.2 |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