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详情
佳木斯职业学院

黑龙江 佳木斯 专科 综合类 民办

院校简介

佳木斯职业教育集团坐落于华夏东极——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是一所由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中职院校、技工院校、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科研院所等共107家成员单位组成的具有本科教育、高职教育、中职教育、技工教育、成人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上下贯通、左右互联、多元立交”于一体的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的综合职业教育机构,是具有独立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的实体性职教集团。集团的建立实现了佳木斯市职业教育改革的历史性突破,站在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前沿,彰显出巨大的办学活力。 集团本部占地面积9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4.7亿元。内设学前教育学院、交通学院、现代服务与管理学院、智能制造工程系、焊接系、建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艺术系、培训学院(农业系)、继续教育学院,10个院系不同层次专业48个,全日制在校生7576人,成人教育3500余人,高职就业率95%,中职就业率97%,其中高职本地就业比例35%左右,中职本地就业比例70%左右,学生双证率达96%。校内建有实训基地13个,各类实验实训室126间,大师工作室10个,现有图书馆藏书51.12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 集团秉承“顶层设计、完善体系、强基固本、打造特色”办学方针,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引领,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机制为重点,不断创新集团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全面增强了集团化办学的活力和服务能力。 集团创新区域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了以集团管理委员会为载体的决策机制和以理事会为载体的执行机制,统筹协调集团的整体工作。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改善专业结构和布局,统筹管理本地区专业设置,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根据所辖县市的特点,实施“一县一品牌”、“一县一特色”战略,围绕各类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建立了区域间协同发展机制,形成了区域内专业发展良性互动格局。 为了强化集团各成员单位的信息交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集团投资三千多万元建成了“无线覆盖、家校互动、多终端支持”的数字化校园网络。实现了专业教学资源、网络课程、模拟仿真实训软件和生产实际教学案例等资源的共建共享。搭建了信息化资源平台,提升了信息化教学能力。 集团坚持高职带中职、专业带集群的总体思路,构建多模式+多机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完善专业课程衔接体系,统筹安排中高职衔接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顶岗实习,研究制订了中高职衔接专业的教学标准。注重中高职在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衔接。合理确定各阶段课程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推进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和项目化。搭建了人才成长立交桥,提升了系统化培养水平。 建立校企“双岗互聘、双向兼职 、双向培养”机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通过“送、下、聘、比、带”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目前,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达48%,涌现出了以王永成、王博、李慧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教师,取得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科技奖3项;获取专利34项;共出版著作111册;发表论文448篇;各级课题212项;教师获得国家级大赛奖项121项,省级大赛奖项47项,市级大赛奖项85项;5名教师获得省级大工匠称号,11人获得省级技术创新能手称号。 集团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和方式,建立由负责顶层设计的校企合作委员会、负责协调管理的校企合作工作小组、负责执行层面的专业群建设工作委员会组成的“三级运作、统分结合”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以“工厂进校园、专业办公司”为范式、以创业孵化园区为特色、以校企合作三级管理机制为保障,形成了企业参与、集团全面协调、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具体工作的校企合作运行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与集团成员单位大连船舶工业工程公司、山东泉林集团、人本集团等知名企业深度融合,共建冠名学院。与入驻校园科技型民营企业佳木斯畅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以股份合作的形式共建混合所有制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实现了校企双赢;集团依托专业特色和人才优势,创办了三鑫焊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东极神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6家实体公司,召开了全市50家规上工业企业家座谈会、40余家中小微企业座谈会、企校合作“新型学徒制”落实推进会等专项会议,校企双方依托现代学徒制、新型学徒制等办学实践,现有新型学徒制14个班 449人,现代学徒制6个班181人,订单培养班11个 376人,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走出了一条专业共建、资源共享、学生共育、校企共赢的创新之路,加大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度与贡献度。 集团组建伊始,针对学生中大部分来自于农村贫困家庭,就大力实施“三个三”智力扶贫助学工程,以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村”的目标。通过“爱心助学工程”、创办“爱心超市”,免费提供生活和学习用品,集团累计筹集助学资金970万元,争取国家政策性助学金3700余万元,47000人次得到各种资助。 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示范点和民族服饰创新研发基地,集团开设民族特色专业,为赫哲、鄂伦春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集团围绕国家“一带一路”、省“龙江丝路带”等发展战略及“互联网+”行动,坚持与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紧密接轨,紧跟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创新职教体系,引入国际劳工组织SYB、IYB阶梯式培训模式,开展了再就业、退役士兵、服刑人员、养老护理、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岗职工等短期培训,年培训2万余人次。较好地发挥了服务、辐射周边的作用。 集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韩国京东大学、日本东北公益文科大学、日本东北文教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公立英语教育局、台湾地区景文科技大学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院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选派多名教师赴瑞士、德国参加职业教育学习和培训,组织了15个批次200余名学生赴韩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国游学、专业研修和实习实训。为提升服务“龙江丝路带”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能力,与日、韩、俄、新等国家职业院校开展合作。特别是与俄罗斯比罗比詹综合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常态互动机制,目前集团已经接待俄方20余次,300余人来访交流。并积极探索涉外就业,与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基金委员会合作,目前已有4个批次共计15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赴新加坡PCF公立幼儿园工作,2018年又有52名学前专业毕业生通过新方用人考核,集团学生跨国就业取得突破。 目前,集团拥有国家级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人社部一体化试点专业4个、省人社厅示范专业2个、省教育厅重点建设专业5个,是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专家组成员单位、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国家级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国家级高技能培训联合委员会成员单位、国家级综合技能培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SIYB)创业培训基地、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继续教育基地、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国家级高技能培训联合委成员单位、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学会会员单位,并获得国家级“花园式单位”荣誉称号。已连续5次在全国集团化办学研讨交流会上做典型发言;撰写的《政校企深度协同?创办实体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混合所有制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发挥集团职业培训优势,提升社会综合服务能力》分别被收录到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全国集团化办学典型案例集》,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现已成为黑龙江省10家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之一,我们集团排名第三,并被黑龙江省推荐为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集团引领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典型案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先后有新华网、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等40余家媒体对集团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进行了宣传报道。

校园满意度 满意度说明

满意度说明

1.

由普通本专科学生根据本校的生活条件、环境以及综合情况进行实名投票得出(通过实名注册的学生才具有投票资格)

2.

投票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的个人意见。

3.

系统自动显示投票数较多的部分高校,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综合满意度
3.6
471投票
环境满意度
4.1
482投票
生活满意度
3
449投票

校园风光

师资力量

教职工881人,高级职称教师221人,中级职称教师264人,在籍生总数5569人;设有机电、焊接、教育、管理、交通、建筑、信息、艺术、农业9个系36个专业,其中数控加工和汽车维修专业被确定为人社部一体化教学试点专业。物流管理和建筑工程技术两个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物联网应用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数控技术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发展项目”。学前教育、焊接等8个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此外,学院还在宝清、桦川、同江、饶河、富锦、五大连池、集贤、安达等市县拥有8所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