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详情
长春光华学院

吉林 长春 本科 综合类 民办

院校简介

长春光华学院,原长春大学光华学院,2000年建校。2004年被教育部首批确认为本科层次独立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2015年评为吉林省向应用型本科院校整体转型试点高校、2017年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专业硕士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被评为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吉林省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居同类高校前列,在“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居全国208所民办本科高校的第42名;在“2022校友会中国民办大学排名(Ⅱ类)”中位居第12名,稳居“中国顶尖民办大学”行列;在“校友会2022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应用型)”中位居全国720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第90位、吉林省第4位;在《高教发展与评估》期刊发布的《关于应用型高校综合竞争力的研究报告》“基于结果的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57位、在“基于增值的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6位;在《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2022年度综合竞争力报告之三——民办高校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排名第13位、在《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2022年度综合竞争力报告之四——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报告》中排名第9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2版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中排名全国“民办及独立学院”教师教学发展指数第6位。 学校办学宗旨:一切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办学生满意的大学;努力为社会建设与发展服务,办社会欢迎的大学。 学科专业结构合理 师资队伍条件优越 学校坐落在风景秀美的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现设有商学院、管理学院、电气信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院、电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现代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基础教研部、公共外语教研部、公共体育教研部14个院(部),现有本科专业44个、专科专业8个,分属经、管、工、文、艺、理、教育7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2万余人。 学校持续推进“人才强校工程”和“教师养德修为工程”,逐步建设了一支由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教书育人楷模、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突出贡献专家、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等高层次人才和“双师双能型”教师为代表的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9 门,省级“金课”建设项目3个,省级精品课、优秀课30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学科育人示范课程”2门,获批省级课程思政课程建设项目3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建设项目1个。现有国家级学风建设基地1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高等教育研究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立项培育创新实验室1个等,共计22个科研平台。 学校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吉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9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7项。 大力实施优质教育 人才培养特色鲜明 多年来,学校逐步培育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育人特色,构建了以强能力、重素质为特征的优质教育体系,深入实施六大工程:一是以适合的教育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工程,二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工程,三是以两个全覆盖为特点的第二课堂活动工程,四是以合作教育为依托的培养渠道建设工程,五是以六大能力为目标的能力建设工程,六是以养成教育为抓手的素质教育工程。通过实施优质教育体系,使学生们成长为胸中有志、心中有情、眼中有活、身上有劲儿、腹中有才、伸手能做、张嘴能说,特长鲜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学校实施以学生学习产出为中心的大规模课堂教学改革,通过问题导向、任务驱动、分组学习,课外完成任务作业,学生实行“学思练做用”综合性学习,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大力加强第二课堂,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明显增加了学生培养的时间和空间,有效强化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实践能力、个性特长、创新精神;实施能力工程,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计算机与网络应用能力、应用写作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表达交流能力与合作共事能力;大力开展学生养成教育和教师养德修为工程,师生同修互动,同频共振。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就业创业成效明显 学校坚持走校企合作、校行合作、校地合作之路,深化协同育人,创建了“五导”与“六真”协同育人培养模式,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以项目为有效载体,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科研活动,得到科研训练,并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和专利。学校共建了1个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被省教育厅批准为吉林省高校电子商务产业学院协作体牵头单位,129个校外实习基地,创建了13个校级产业学院、11个定制班(冠名班),探索协同目标和育人体系。智慧财经现代产业学院依托商学院建立智能会计课程模块,实施“智能+业财融合”培养模式,满足智慧化财务会计管理人才培养需要。光华中软IT产业学院依托电气信息学院实施“2.5+0.5+1”培养模式,学生入学时就签订就业保障协议,企业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全程参与教学。光华鹏腾国际邮轮学院依托外国语学院建立国际邮轮服务与管理和国际酒店管理的课程模块,多个外语专业实施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实现了国际化对口高薪就业。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依托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创出了“一实两创”“一搬两带”培养模式,为中国一汽集团等企业研发了多种文创产品。冰雪运动产业学院实现了自2011年全国大学生越野滑雪赛以来的“十一连冠”。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认可。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并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成果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成果斐然。学校大学生双创科技园被团省委认定为首批“吉林青年创业园”,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基地”。2022年,学校创新创业学院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首批省级创新创业学院。 学校学生先后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1项、“学创杯”国赛二等奖和“三创赛”国赛二等奖、“吉林省第三届‘梦想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在历届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取得“2金9银34铜1优”的好成绩。2017年至今,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成功立项1041项,其中国家级120项、省级434项。 积极开展合作办学 学生就业渠道宽广 为服务学校国际化战略,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学校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学校通过与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泰国、西班牙、马来西亚等主要国(境)外高校建立广泛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搭建广泛的国际化学习交流平台。 通过学分互认、长短期交流,本科双学位、专升本、本硕连读,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为我校学生的深造和就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提高学生语言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学校开展了学生赴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西班牙、马来西亚参加带薪实习和游学项目,推荐学生积极参加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项目。 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专业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工程、会计、艺术三个专业学位类别被确立为专业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学科。学校分别与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建筑大学和长春大学联合培养会计、电气工程、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已有5届顺利毕业,校内一批优秀教师被聘为联合培养院校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校正在积极申报新一轮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省特色高水平重点学科,将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及服务社会等方面得到全面的高质量发展。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 引领学生全面成长 学校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实施“一院一品”工程,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展演,开展学生社团风采展示“嘉年华”等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活动氛围;开设“董事长书法讲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组织“一封家书”活动,培养家庭美德;承办鲁迅文化基金会长春文化工作委员会成立仪式,积极引进非物质文化、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进校园;与长春电视台等联合摄制《寻脉》、拍摄电影《讷殷之恋》,展示吉林省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编排展演以革命先驱为原型的《记住老黑河》等舞台剧、以革命精神为主题的歌舞音乐创作和网络作品,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拍摄校园电影,讲述校园生活,其中《我的大学老师》通过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资格审核;拍摄公益广告《垃圾分类》,把“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和“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体现在作品中,荣获广播电视公益广告作品大赛及创意大赛金奖,并在吉林卫视频道播出;组织排演话剧,弘扬高雅艺术,大型话剧《耀眼的弧光》荣获吉林省电视文艺“丹顶鹤奖”一等奖,原创话剧《失落的天堂》被评为第七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原创 剧作《熊表姐》入围第八届乌镇戏剧节,学校众多艺术作品受邀在第四届中国舞台美术展展出。电影短片《苍夏》荣获第八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最佳作品奖,与吉林艺术学院合拍的电影短片《老黑河》入围孟买第十届国际短片电影节,获评委会特别提名奖。 为打造校园冰雪文化特色,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开展雪地绘画创作活动。其中,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同心助力冬奥、一起走向未来”“致敬906支援湖北医疗队”“雄鸡报晓大美光华”等为主题的系列雪地绘图活动产生了巨大反响,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学校秉持“为学生一生的健康奠基”的体育宗旨,大力弘扬“吃苦耐劳、竞争拼搏、追求卓越、团结合作、持之以恒”五种体育精神,体育改革一路领先,竞赛成绩硕果累累。学校大力建设五种美育渠道,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养成教育中滋养灵魂之美,在专业学习中体味科学之美,在双创活动中展现创造之美,在日常生活中品味生命之美,在艺术展演中领略艺术之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哺育和引导着学生沿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向健康成长。 科技研发快速发展 服务社会有为有位 学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快速发展,近年来创建了吉林省绿色制造智库基地、吉林省现代媒体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软科学乡村振兴产业研究基地、吉林省长白山数字文旅产业研究中心、吉林省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吉林省大学生养成教育研究中心、吉林省师德师风研究基地等一批省级研究基地,创造了多项研究成果。 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为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为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服务和文化宣传,一批发明专利等研究成果实现转化。一批资政报告和调研报告如:“打造数字农业大省,推进乡村振兴”“关于我省在线经济新业态的调查”“关于大力发展直播电商助力吉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获得省领导肯定性批示;承担省发改委科技创新项目“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玉米病虫害智能预警系统研究”和开发的“智慧农业大数据监控系统”参加中国长春国际农业博览会农业科技展,成功推向市场;承担的省科技厅和省发改委科技项目“基于机器视觉的汽车零部件检测及分拣系统研发”“基于机器视觉的汽车刹车片表面缺陷检测自动分拣系统研发”等成果已经应用到相应的汽车零配件制造企业;与吉林、松原、通化、柳河、蛟河、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等一些市、县、区政府合作,共同规划电子商务和产业园区建设,共同建设县域“乡村振兴产业服务中心”,助力地方“乡村振兴”发展。 学生获奖成果丰硕 学校办学美誉频传 学校学生在全国和省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和体育竞赛中屡获佳绩,近三学年共计获奖1070项,其中全国性奖项252项,省级奖项818项。 学科专业竞赛代表性奖项有: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金蝶云管理创新杯国家级一等奖,全国高等院校投资理财规划大赛国家级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国家级一等奖,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国家级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风采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国家级一等奖,中国电子产品创新设计大赛“红钻杯”国家级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东北赛区总决赛一等奖,首届跨境电商创新实践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全国高等院校投资理财规划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一等奖,中国电子产品创新设计大赛最佳创意产品奖,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国家级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应用设计大赛(物联网)东北赛区一等奖,多次获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吉林省赛区一等奖,多次获“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吉林省复赛一等奖,多次获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一等奖。在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铜奖1个,省级金奖1个、铜奖5个。 体育赛事代表性奖项有:在中国大学生越野滑雪赛中保持了2011年以来每年的团体冠军,实现了“十一连冠”。2016年以来,获全国户外拓展挑战赛团体赛冠军,青岛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全国总决赛特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速度赛金牌,中国大学生攀岩北区赛金牌2枚,吉林省首届国际太极拳邀请赛一等奖,吉林省大学生女子足球赛冠军,吉林省大学生运动会男子足球赛冠军,吉林省第九届攀岩锦标赛团体第一名,吉林省定向越野锦标赛女子百米第一名等。 2004年,学校创始人康井山先生被评为“全国第二届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2012年,学校董事长康启鹏先生荣获第33届“长春市劳动模范”称号。2008年,学校被评为“中国民办教育十大知名品牌学校”;2009年,学校被确认为“吉林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师资培训基地”,被国家人社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授予“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0年,学校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先进学校,被确认为吉林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师资培训基地;2011年,学校在全省民办非企业评估中荣获“5A级”称号;2013年,学校被命名为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2011-2017年,学校连续七年被评为“长春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17年,学校被评为“高校文明杯”竞赛活动优胜单位,荣获“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2018年,学校荣获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状;2019年,学校获批为“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育人)创新发展中心”;2022年,学校先后荣获“长春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单位”“2021年度全市内保系统安全保卫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在“高校文明杯”竞赛活动中获评“优秀组织单位”“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同时,学校团委受到共青团长春市委表彰,荣获“五四红旗团委”称号;截止至2022年,先后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6个。 在2019年12月27日公布的艾瑞深校友会“2020中国民办大学排名”中,我校综合实力位列160强第27名,吉林省第3位,荣膺2020中国五星级民办大学(5★)美誉,跻身中国一流民办大学行列。在2021年公布的《2021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显示,学校在“2021校友会中国民办大学排名Ⅱ类”中位居第15位,跻身“中国顶尖民办大学”行列。在2022“校友会中国民办大学排名(Ⅱ类)”中位列第12位,稳居“中国顶尖应用型大学”行列。 学校办学成果多次得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日报网、中国教育在线、中新网、凤凰网、吉林日报等媒体和学习强国、全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等平台的报道和转载,并先后荣获中国教育在线教育评选的“高校融媒体创新力50强”“融媒体创新奖”“2022年度全国品牌影响力本科高校”,获得“全省教育系统2021年最佳融媒体新闻奖”,学校的办学声誉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我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奏响了“光华最强音”。工作案例荣获吉林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一等奖。 当下有为未来可期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目前学校办学已经进入全面上质量、上水平、上层次的新阶段。通过了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要从合格向优秀进发;获评省人才培养改革示范校,要体现示范校的高质量;获评省整体转型示范校,要体现示范校的高水平;获评省专业硕士立项建设单位,要实现学校办学上层次。学校将持续着力建设优质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最适合的教育,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政府重视、社会认可、学生满意、教工自豪、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民办大学,实现“百年大学”的光华梦而努力奋斗!

校园满意度 满意度说明

满意度说明

1.

由普通本专科学生根据本校的生活条件、环境以及综合情况进行实名投票得出(通过实名注册的学生才具有投票资格)

2.

投票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的个人意见。

3.

系统自动显示投票数较多的部分高校,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综合满意度
4.1
1211投票
环境满意度
4.2
1235投票
生活满意度
3.9
1154投票

校园风光

院校排名 查看更多

  • 969金平果

师资力量

学校持续推进“人才强校工程”和“教师养德修为工程”,逐步建设了一支由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教书育人楷模、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突出贡献专家、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等高层次人才和“双师双能型”教师为代表的师资队伍。 截至2014年6月,学院有教职工560人,专任教师381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101人,副高以上职称占35%,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90%以上,聘请的15名来自美、日、韩、俄、南非的外籍教师常年在校授课。

推荐专业 推荐专业说明

推荐专业说明

根据学生对本校各专业办学情况推荐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推荐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相关专业的推荐意见,不代表官方的专业排名,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专业名称推荐指数推荐人数
产品设计4.917
保险学4.815
秘书学4.713
市场营销4.76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743
朝鲜语4.764
音乐表演4.762
物联网工程4.616
日语4.6139
广告学4.672
播音与主持艺术4.595
会计学4.5644
英语4.5206
金融学4.5347
俄语4.561
国际经济与贸易4.5196
音乐学4.557
汉语言文学4.5238
应用心理学4.5255
摄影4.517
经济学4.5157
数控技术4.518
汉语国际教育4.426
工商管理4.4169
影视摄影与制作4.430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4.4142
财务管理4.4258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4205
广播电视编导4.460
电子信息工程4.455
环境设计4.448
艺术设计4.478
应用韩语4.435
视觉传达设计4.313
数字媒体技术4.212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4.217
通信工程4.1111
旅游管理4.158
机械工程3.731
新闻学3.780
展开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