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包括君权神授、中央集权、严格的等级制度、以及皇位世袭制。
君权神授:秦朝皇帝制度以君权神授学说为理论基础,强调皇帝的权力来自神授,具有至高无上、不受制约的绝对权力。这种理论为皇帝的权威提供了神学的合法性依据,确保了皇帝在国家机器中的绝对统治地位。
中央集权: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通过设立三公九卿等官职,管理国家大事,并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这一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大一统时代。
严格的等级制度:秦朝皇帝制度通过严格的名位等级、礼乐制度和皇位继承等各种规定和措施,集中突出皇帝个人的权威地位。这种等级制度不仅体现在官职的设置上,也体现在皇帝与官员、民众之间的社会关系中。
皇位世袭制:秦朝实行皇位世袭制,由子孙传承,确保了皇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幻想秦王朝的统治能延续千秋万代。
秦朝共有3代皇帝:
1、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故又称赵政,汉族(当时称“华夏”),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战略家,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朝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
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2、秦二世胡亥(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秦始皇第十八子,扶苏之弟,秦朝的第二任皇帝,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7年在位。自幼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李斯的帮助下,逼死扶苏,继而又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从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3、秦末王嬴子婴,即秦三世(?―前206年),嬴姓,名子婴,或单名婴。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在位仅46日。子婴的身世并无定论。他是秦帝国第三任皇帝,也是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世称“秦三世”。初称皇帝,后来改称“秦王”,在位46天,史称“秦王子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