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以德、奥为主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核心的协约国为参战双方,而当时的中国北洋政府,虽然并未直接参战,但是也以其他形式参与了一战。
一战自1914年打响开始,经历了同盟国的进攻及双方僵持阶段,1917年开始,向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转化。
1917年2月,为了对英国进行封锁,德国宣布了“无限制潜艇战”,即德国潜艇可以在事先不发出警告的情况下击沉任何开往英国水域的商船。
但是这一举动,相当于阻断了美国发“战争财”的路子,于是随即与德国断交并于1917年4月6日向德国宣战。
而当时的北洋政府,也在美国的邀请之下,于3月14日宣布和德国断交。3月16日起,警察进入天津、汉口的德国租界内,降下德国的国旗,并占领租界内相关的管理机构、领事馆及兵营等,将租界管辖收回。
8月14日,对德、奥宣战。随后,德国在秦皇岛和塘沽等地的兵营被收回,并解除了上海德国商船的无线电设备和航行工具,所有在中国的德国驻军也被缴械并集中看管。此后,北洋政府以“以工代战”的形式加入协约国阵营,派遣十余万老公奔赴欧洲战场。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的爆发导致国际体系发生巨变,为中国调整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跻身国际社会提供了动力和机遇。
2、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搞尊孔复古专制独裁,此举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五四运动创造了条件;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侵华格局。一战前,中国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主宰的局面下,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紧侵华,乘机夺取了中国的大量权益,日本在华势力扩张,基本上形成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战后召开的华盛顿会议改变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出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中国的新格局。中国民族危机继续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