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溢彩不夜天,火树银花闹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自汉代以来,民间就有元月十五张灯、赏灯的习俗。按照我国民间的传统,在周而复始、大地回春、明月高悬的正月十五夜晚,人们要进行观灯会、猜灯谜、吃元宵等一系列活动。
“闹”是元宵节主题,有闹花灯、吃元宵、猜灯谜等传统民俗活动,舞龙舞狮、踩高跷等传统民俗表演,其场面十分热闹,且具有“狂欢”的性质,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老百姓的“狂欢节”。
在中国古代,元宵节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节日。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被称为地道的中国情人节。
赏花灯:丰富意蕴
由于元宵节有张灯观赏的习俗,因此也称为“灯节”“灯夕”。东汉时,汉明帝为宣扬佛教,敕令在上元之夜,“燃灯敬佛”,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敬佛。从此以后,元宵张灯便蔚然成风,相沿成俗。
元宵节游玩观赏的主要对象是花灯,又叫“彩灯”、 “灯笼”。花灯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精美艺术品。西汉时就有了彩灯,到唐朝以后,经过千百年能工巧匠的开发创新,彩灯艺术百花竞放,各呈异彩。在样式上有带穗的挂灯,美观的座灯,秀丽的壁灯,精巧的提灯,玲珑的走马灯等。天上明月和人间灯火交相辉映,显示出了节日的欢快与喜庆。
猜灯谜:博大精深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都城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已形成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吃元宵:团团圆圆
吃元宵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节俗。明清正月十五吃元宵成为时尚。明朝京城在初九之后,就开始吃元宵。元宵用糯米细粉制成,圆形,内包核桃仁、芝麻或桂花白糖为馅。江南称为“汤团”。苏州人称为圆子、杭州人称为“上灯圆子”。在祭祀祖先之后,家人老乡一起享用圆子,取其团圆的意义。当代中国无论南北,正月十五吃元宵成为时尚。天上明月,碗里元宵,象征着团圆吉利。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享受阖家团圆的美意。
耍龙灯、舞狮子
“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娱乐活动。“耍龙灯”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耍龙灯”的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