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在这一天,人们会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闹社火,这些传统民俗不仅丰富了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正月十五元宵节,起源于民间开灯祈福的古俗。开灯祈福通常是在正月十四的时候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会点灯盏来进行祈福活动。
江苏南京秦淮灯会、陕西西安大明宫上元唐宫灯会、山西大同古都灯会将历史融入到花灯之中,组成一幅幅精彩绝伦的光影画卷,让人们在视觉与心灵的震撼中“穿越”时空;
四川自贡灯会、上海豫园灯会、广东广州文化公园灯会已举办多年,凭借绚烂辉煌的“火树银花”,同样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而至;
甘肃张掖九曲黄河灯阵起源于黄河沿岸,因灯笼排列蜿蜒如九曲黄河而得名,犹如一片灯海,流光溢彩,恍若仙境,有着预示生活红红火火的美好寓意。
在浙江德清,乾龙灯会吸引着众多市民游客漫游观赏。华灯初上,20多米的龙形灯组盘踞在千年古城墙上,展现蛟龙腾飞、奋勇前行的气势。二十四节气灯、龙头鱼尾灯等花灯,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眷恋。
十里秦淮灯火灿,楼台亭榭绕河堤。挂花灯的习俗,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和传承。花灯不仅是一种装饰,更寓意着吉祥、幸福和繁荣。正月里,人们挂上五彩缤纷的花灯,点亮夜晚,为节日增添浓厚的喜庆氛围。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描述的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热闹场景。2008年6月,元宵节这一寓意团圆美满的节日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起源于西汉时期。
这个习俗与汉文帝刘恒有关,他在平息“诸吕之乱”后,将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的日子,京城里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灯笼,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此后,这个习俗逐渐流传开来,并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隋炀帝时期,元宵灯会呈现出空前的规模和景致,而唐玄宗时期,元宵节更是成为全民参与的盛大节日,灯会不仅在宫廷举行,还扩展到民间。
此外,关于闹花灯的起源还有一些传说,如汉明帝时期为了弘扬佛法而举行的燃灯仪式,以及东方朔和元宵姑娘的故事等。这些传说虽然增添了节日色彩,但主要基于历史记载和民间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