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极必衰,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规律,有人认为崇祯皇帝的无能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其实不然,崇祯只是加速了明朝的灭亡进程,而根本原因是将近300年不断加深的吏治腐败,以及越来越严重的土地兼并。
权贵通过特权兼并农民的土地,却不用交税,农民地少,却要背负高额的税赋,这些导致了社会矛盾急剧尖锐,最终使明朝走向终结。
明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统治者昏庸,导致内忧外患频发;二是积重难返的农民起义最终演变为灭亡明朝的力量。
明朝自成化以后,统治者权力旁落于宦官和外戚手中。嘉靖后期的海瑞一案,就是权力旁落的一个明证。此后泰昌、天启时期,皇帝争权夺利,导致朝政混乱,东林党争激化。天启时期,魏忠贤专权,置东林党人于死地,导致党争进一步扩大。明熹宗对朝政丧失兴趣,任由魏忠贤把持大权,使各种弊端日益严重,也使得明朝积重难返。
同时,外患日益严重。后金崛起,熹宗起初错用人才,又听信谗言,导致袁崇焕被杀,宁远大捷的胜果也化为乌有。日益强大的后金军队不断侵扰明朝边疆,明廷毫无应对之策。
崇祯即位后清理宦官势力,一定程度上整治吏治,但他刚愎用事、举棋不定,导致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崇祯朝末期,明朝内忧外患积重难返。
与此同时,积重的社会矛盾也在崇祯时期全面爆发。主要表现为农民起义军纷纷兴起。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率农民军活动,农民起义军“大顺”更在1644年占领北京,是为甲申之变,明思宗自缢煤山。此时,明朝的统治已名存实亡。
甲申之变后,南明政权先后出现,但内斗不已,而此时清军也逐步南下。南明各政权保持时间都不长,终难抵御清军攻势。1661年,永历帝被俘,南明亡。至此,抗清的明朝势力基本上覆灭。明朝正式走入历史。
毫无疑问,大明王朝是由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直接推翻的,目前公认的大明王朝灭亡节点是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城之后,崇祯皇帝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吊自杀,大明王朝随之终结。
而关外的满清军事政权,在灭亡大明王朝的过程中只是起到助推的作用,至于他们之后入主中原,完全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顺势捡便宜的结果。
为什么说大明王朝是李自成灭亡的?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大顺”,之后便率领大顺军东征明朝都城北京,从二月初开始,连续攻克汾州、阳城、太原等重镇,起初守城的明朝守军都还尽职尽责的守城力战,但是等到李自成打到宁武关的时候,由于受到守官兵的顽强抵抗,导致大顺军伤亡七万余人,等李自成攻克宁武关之后,便下令屠城。
此消息一出,紧邻的大同、宣府等地的军官直接向李自成投降,而后京畿附近的居庸关、保定守将见敌强我弱,也都不战而降,之后的李自成大军如入无人之境,直奔北京城而去。等到崇祯十七年三月中下旬,李自成便率军抵达北京城下,据说李自成还曾派人入城与崇祯皇帝密谈,希望与明廷划河而治,但最终谈判破裂。
等到三月十九日的时候,明朝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城门,李自成大军涌入北京城,崇祯皇帝眼看大势已去,在送走皇子,勒令后妃自杀后,亲自砍杀众位公主,之后便到皇家后花园的煤山上自缢而亡。至此,城破、帝死,大明亡。
虽然在这之后,身处南方的明朝藩王也曾联络南方残余势力建立过弘光政权、隆武政权以及永历政权,但他们都是偏居一隅,所建立的政权也已经不能再称之为大明,只是作为大明王朝的延续,最后的垂死挣扎,除了唐王朱聿键的永历政权存在的时间相对较长外,弘光政权和隆武政权基本很快就被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