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非攻"是一个古代哲学思想,也是一种处世原则和行为准则。它源自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提出的理念,表达了对待他人的宽容、友爱和不采取攻击性行为的观点。
"兼爱"指的是平等地对待和关爱所有人,无论其身份、地位、背景或观点如何。它强调人们应该对待他人具有同等的关怀、尊重和友善,而不偏袒、歧视或排斥任何一方。
"非攻"则表示不采取攻击性的手段或行为。它强调在与他人相处时,应避免使用暴力、伤害、欺凌或恶意对待他人。相反,应该寻求和平、理解和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和处理冲突。
这一思想强调人际关系中的和谐、友善和平等,倡导建立和平共处的社会环境。它鼓励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争议时采取温和、理性和协商的方式,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兼爱非攻"的理念在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强调个体的责任、人性的善良以及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它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价值观,旨在引导人们建立和谐、互助和共同发展的社会秩序。
出处:《墨子·兼爱》
思想:兼爱“兼爱”可算是一种古老的“博爱”思想,由儒家的“仁”和“礼运”的“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发展而来。孔子将“爱人”含义的“仁”,加上了宗法等级制的内容,改造成了“忠恕”含义的“仁”;墨子主张“使天下兼相爱”,则又抽去了宗法等级制内容,因为庶人也是可以被举为天子的,等级制的界限已被打破了。
所以,墨家的“兼爱”是对儒家“仁”的发展,更是对儒家“仁”的否定;在墨子看来,儒家不兼爱的“仁”,不能算是“仁”。
兼爱便必须非攻,非攻即反对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