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生于东汉时期,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批评家。王充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主张道家“疾虚妄而归实诚”的思想,曾因政治主张与上司不合而受到贬黜,自此无意于官场。王充的代表作有《论衡》、《讥俗》、《政务》、《养性》等。
《论衡》汇编成于章和二年现存文章有85篇,《论衡》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文献。
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他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
王充思想虽属于道家却与先秦的老庄思想有严格的区别,虽是汉代道家思想的主张者但却与汉初王朝所标榜的“黄老之学”以及西汉末叶民间流行的道教均不同。《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哲学著作。
王充坚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反对生而知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他写了《实知》、《知实》两篇文章,专讲认识论,批驳圣人能“前知千岁,后知万世”,“不学自知,不问自晓”的错误论点。他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感觉器官和外界的接触,“如无闻见,则无所状”,即使是圣人,同样“须任耳目以定情实”。
王充列举十六个实例论证“圣人不能神而先知”,其中有十三个是讲孔子的。他说,既然孔子“神而先知”,为什么他不知道渡口在哪里,还要子路去问津?为什么他事先不知道匡人要害他,反而送上去让他们围攻?母亲死了,他为什么不知道父亲的坟墓在哪里,无法把母亲的遗体送去合葬?因而王充认为“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