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长办公室、保卫处发布《关于我校师生员工畅行北京大学校园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称,两校经过友好协商达成一致,自2024年1月1日起,两校师生实现畅行互通:两校校门实行查验通行制,两校将交互身份核验信息,入校人员于校门经核验通过后可以步行或骑行入校。畅行互通的范围为在职教职工和学生,学校将在本人同意后向对方提供身份证信息核验权限,逐步实现身份长期报备。
北大、清华实行“畅行互通”,意味着两校师生可共享校园资源。这是大学打破围墙,向社会开放的重要一步。这一做法可以大力推广,推动更多高校建立这类“畅行互通”机制,让师生能共享高校教育资源。
对于北大清华实行师生“畅行互通”,舆论有不同看法。有网友感到奇怪,以为这两所比邻而居的高校,早就实行互通了,两校师生可自由进入对方校园,没想到现在才实行“畅行互通”。也有网友觉得这样的“畅行互通”还不够,大学校园应该向社会全面开放,像北大清华这样的大学,应该至少允许社会居民持身份证即可进入校园。
鉴于北大清华对社会的开放,还实行预约制,即要事先预约,才能凭有关身份证件进入,包括北大的学生进清华校园,或者清华的学生进北大校园,都需要预约,因此,这两校实行“畅行互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正如《通知》所提到,两校交流合作密切,实现人员畅行互通,不仅是长期以来两校师生员工的共同愿望,也对推动两校“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北大清华两校实行“畅行互通”,是校园对外开放的进步之举。当然,这与一些网友对大学开放的期待还有距离。一些网友希望大学全面向社会开放,不需要预约,也不用出示任何身份证件,可自由进入大学校园。但客观而言,实现这样的开放,国内大多数高校特别是北大清华等全社会关注的名校,还存在现实困难。
从现实出发,我国大学的开放,应逐渐从实行校外人员预约进校,走向刷身份证即可进校,少数地处郊区、校舍资源丰富的大学,可允许社区居民自由进校。而且,为了促进大学资源向社会居民开放,还需要探索建立开放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