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仁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文/王馨晨

孟子的仁政是以性善论为基础的。孟子仁政思想主要表现在养民、教民两个方面。养民,一要制民之产,二要使民以时,休养生息,徭役。教民,他认为教化是保证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教化可以使人“明人伦”,解决民众的道德问题。

孟子仁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孟子仁政思想的内容

(一)“民贵君轻”的治国理念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二)“得民得心”的王道学说

孟子:“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三)五亩之家”的社会形态

孟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孔子孟子荀子观点的异同

孔子孟子荀子的相同之处

孔子、孟子、荀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们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对中国几千年的土建社会起着引领作用,他们的思想有共同之处:孔子、孟子、荀子的相同点是“仁”和“民本”思想。

孔子孟子荀子的不同之处

(1)孔子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孔子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孔子死后,其言论被编纂成《论语》一书。

孔子春秋末年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2)孟子:继承并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从而提出了“君轻民贵”的思想。

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名轲,字子舆,邹国人。

(3)荀子:荀子主张:

①在天人关系上,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②继承并深入讨论了儒家“礼”的思想。他说,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荀子(前313-前238)战国后期思想家。名况,赵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