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学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电子科技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A |
2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A |
3 | 北京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A |
4 | 清华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A |
5 | 东南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A |
6 | 北京邮电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A- |
7 | 复旦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A- |
8 | 上海交通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A- |
9 | 南京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A- |
10 | 浙江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A- |
11 | 西安交通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A- |
1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B |
13 | 北京理工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B |
14 | 天津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B |
15 | 吉林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B |
16 | 南京邮电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B |
17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B |
18 | 华中科技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B |
19 | 西北工业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B |
20 | 国防科技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B |
21 | 空军工程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B |
22 | 北京工业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B |
23 | 南开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B |
24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B |
25 | 华东师范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B |
26 | 南京理工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B |
27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B |
28 | 厦门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B |
29 | 武汉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B |
30 | 中山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B |
31 | 华南理工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B |
32 | 北京交通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B- |
33 | 大连理工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B- |
34 | 安徽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B- |
35 | 合肥工业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B- |
36 | 福州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B- |
37 | 山东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B- |
38 | 湖南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B- |
39 | 重庆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B- |
40 | 西南交通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B- |
41 | 西安理工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B- |
42 | 解放军理工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B- |
43 | 中国传媒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C |
44 | 河北工业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C |
45 | 太原理工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C |
46 | 长春理工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C |
47 | 黑龙江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C |
48 | 燕山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C |
49 | 上海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C |
50 | 中南大学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C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大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众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其他电子电气通信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研究生硕士。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毕业主要就业于电子信息类企业及其它新兴产业部门从事电子信息传输与处理、物联网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在高校或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