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各等级考试科目的考生原有成绩从高到低分为A、B+、乙、C+、C、D+、D、E有8个等级。按照正态分布的原则,确定每个级别的人数比例为3%、7%、16%、24%、24%、16%、7%、3%。等级考试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A至E级考生的原始成绩,根据比例转换法,分别换算成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 八分间隔,获得考生成绩。
1.新高考赋分制缩小科目难度不同造成的分数差别
比如我选物理,却只考了70分,另一位同学选历史考了90分。如果就将原始分数记录较终高考成绩,那么这个70分和90分的可比性到底有多大呢?
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物理比较难,我的物理分数是考试的较,而由于历史这次出题比较简单,90分可能只是全体历史考生的中间成绩。如果就将原始分数记录高考总分,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利用赋分制之后,就不注重学生的原始分数到底多少,而是利用学生在所考科目里的名次进行赋分,不管考多少分,你得相对名次是展现你真正的实力的,这相对就比较公平了。
2.新高考赋分制缩短由考试难度不同造成的分数差别
不仅是不同科目之间分数不好比较,即便是同一科目两次考试之间的成绩也不能单纯的比较高低,因为两次考试的难度不同。
这很好理解,比如同一个班级里面,一个学生的某科考试,这次考了70分,下次考了90分,家长就认为成绩进步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第一次可能题目比较难,70分就是全班第一了,第二次题目比较简单,90分可能只是中间成绩。所以不同场次的考试由于难度的不同,也很难直接比较原始分数。而进行赋分制后,是由每次在班里的名次进行比较,这相对来说就合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