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问“......的背景”题
①时代大背景:时代特征;
②当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③个人积极推动或政府重视;
④材料中提到的具体问题概括。
2.设问“出现......的原因”题
①材料中提到的具体问题概括;
②个人积极推动或政府重视;
③当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④目的:为了什么。
第二种答题方式:
①政治上:
②经济上:
③思想上:
④其他方面:
3.设问“......的特征”题
逐句概括,分清时间、范围、主体、性质、内容、方式、变化、影响等。
①时间:起源早或起步晚;
②范围:覆盖面广、领域广、涉及的地方多;
③主体:政府主导或民间组织;
④性质:某某阶级的什么运动;
⑤内容:政府重视,设立专门机构;立法规范;健全制度;内容丰富;体系化、制度化;灵活性;将......与......相结合;具体的内容(措施);
⑥方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形式多样;
⑦变化:由......到......;逐渐完善;不断发展;
⑧影响:影响深远。
4.设问“......的变化”题
①由......到......;
②逐渐怎么样;
③不断怎么样;
④蕴含有变化意思的词语句子。
5.设问“......的影响”题
分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思考,如果是设问“作用或意义”的题目,则全部都是答积极影响的。
①政治上:
②经济上:
③思想上:
④社会生活上:
⑤缓解了或解决了具体问题;
⑥消极影响。
6.设问为“比较异同点”的题
这个是高考题的常见设问题目,一般为东西比较,或是时间上的前后变化的比较。
(1)相同点
①背景相同或原因相同:
②目的相同:
③方式相同:
④性质相同:
⑤内容相同:
⑥影响相同:
(2)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或原因不同:
②目的不同:
③方式不同:
④性质不同:
⑤内容不同:
⑥影响不同:
第一,要认真审“材”,读懂主观题所提供的材料,从中发现、判断和提取有效信息。我们在读题时要抓住材料中关键的字、词、句,重要的文字语言和形象语言,透露出来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
其中,有提示时间的,如“汉武帝时期”、《汉书》、《明史》、“明中后期”;有提示地理方位的,如“西北”、“自敦煌西至盐泽”、“起居庸(关)至山海(关)”、“长城沿线”。等等。
第二,要认真审“问”,要明确主观题试题所发诸问之指向、时空界定和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