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等级赋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考生各科成绩按等级赋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以各科卷面得分为依据,按最接近的累计比例划定等级,其中第21等级比例不超过1%。物理选考科目保障数量确定为6.5万,当物理选考科目某次考试赋分人数少于6.5万时,以6.5万为基数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当其他科目出现类似情况,参照物理办法建立并执行保障机制。
赋分制重点在排名,是将所有考生的原始成绩,也就是卷面分进行高低排行,在排行过程中,将考生的各科成绩按照分数划分为不同等级,并“赋予不同的等级分”。可以很明显的表现每个学生在总体水平中所处的位置高低,也就是学生所处等级,并不是考出来的成绩,最终学生能被哪个档次的院校录取,是由考生所在的位次决定。
排名确定了,等级也就确定了,赋值区间也就确定了。反过来讲,等级和赋值区间都是根据排名作为唯一依据而确定的。
每科等级成绩本质上是考生的位次成绩,主要由考生在科目内所处的位次决定,原始成绩进行等级转换后,排名顺序不变。
比如采用3+3高考模式的山东省,把等级分为8级,A、B+、B、C+、C、D+、D、E共8级。每个等级的比例为, 3%、7%、16%、24%、24%、16%、7%、3%。 分值区间为,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分。每个等级相差10分。
如果考生某科成绩全省排名在前3%,那么考生处在A等,成绩原始分换算成等分后,最高100分,最低为91分。如果高考某科成绩排名前4%,那么处于B+等级,原始分换算成等级分后,最高不超过90分,最低不低于81分。
再比如采用3+1+2模式的江苏省,把等级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A、B、C、D、E 共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各等级分值为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个分数段,等级区间分值间隔15分。
如果考生某科成绩全省排名在前15%,那么考生处在A等,成绩原始分换算成等分后,最高100分,最低为86分。如果高考某科成绩排名前20%,那么处于B等级,原始分换算成等级分后,最高不超过85分,最低不低于7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