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2、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3、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作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
4、通常将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称为技术实验。
5、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是相互关联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讨论结构的稳定性。
语 文
心中有数 回归基础
点睛1
语文复习内容看似庞杂,特别是考前一周,考生复习似乎理不出头绪,找不到复习抓手。其实,考生不必惊慌,也不可懈怠。古语有“万变不离其宗”,考生最重要的就是抓住语文会考《考试说明》此“宗”,按要求,分版块、分小类、分考点梳理总结复习内容。
明确考点,梳理总结
例如,《考试说明》中关于考试内容标准有一条是“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并标注了考查哪些虚词。对此,考生要将手中复习资料里所有有关此字的考题都翻看并做好总结笔记,在梳理中理解记忆。如此扎实梳理每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之后,考试中再怎么变化,考生都可轻松应对,以不变应万变。
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上,考生可按不同文本特征梳理,如论述类文本是作者陈述对某问题的观点,文学类文本重在反映作者对自己、对社会生活等的感悟。考生有的放矢梳理总结考题,有助于把握阅读逻辑和规律,提高作答速度和精准度。
会考前,考生已大量做题练习,继续做题有可能“乱花渐欲迷人眼”,而考前一周的梳理看似停一停,实则事半功倍。考生按照《考试说明》重新梳理整合,在盘活资料的基础上理解记忆,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犯过的错,考场上做一个明明白白的考生,取得高分将水到渠成。
点睛2
语文基础包括字音字形、文化文学常识、经典古诗文、文言实词虚词含义等内容,是语文素养的“生命之源”。考生只有尽可能多地积累这部分内容,才能在试卷中游刃有余。
精准记忆,反复记忆
语文基础看似简单,却容易出错。问题就在于考生平时积累记忆时不够精准、模棱两可,再加之随着时间的推移,考生对相关知识遗忘增多,考试时容易在正误选项的犹豫中错选。
因此,考前一周,考生首先要回归课本、精准记忆《考试说明》中要求的语文基础,因为题目千变万化,而基础知识这一根本是“一成不变”的;其次,整理易错基础题,扫清知识盲点,反复记忆,相信“念念不忘必有回想”。
数 学
从会考要求把握复习方向
会考临近,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全面梳理必修内容的知识,做好系统复习,对每名考生而言至关重要。考生要从会考的等级标准出发,把握复习和答题方向,使备考不偏离方向。
重视基础,回归课本
考生要重视必修的5本教材,一方面要让所学知识更加牢固,另一方面要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疑惑。再现课本及会考说明题目示例中的易错基础题。同时,重视解题规范训练,书写尽量不涂改,学会正确表达,规范严密。对于会考要求的立体几何解答题目,在训练中,书写要严格按照要求,一作二证三算,不在解题规范上失分。
明确要求,整体把握
考生在考前梳理知识点时,要把会考《考试说明》和高考《考试说明》进行分析和对比,弄清它们对相同知识点的不同层次要求,使复习不偏离方向,不脱离实际。
例如,会考《考试说明》对函数的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正余弦函数的性质等内容要求的认知层次为B级(理解)要求,即对知识内容有理性的认识,知道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所以,考生要重视整体把握内容,使必修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知识网络,做到融会贯通。如,整体把握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和解三角形的内容;立体几何的知识体系,从不同角度理解概念及定理的内涵和外延,加强联系。
重视应用,提升能力
会考试题中考查考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题目不乏亮点,这对目标定位为优秀的考生有一定的挑战。会考《考试说明》中,对考试内容的描述有许多如“用⋯⋯表示”“用⋯⋯判断”“用⋯⋯解决”的形式,如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用线性规划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对考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有一定要求。考生要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同时在应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建模意识:既有在熟悉情境中的模仿(学过的数学建模过程),又要在面对较为复杂的新问题时,积极尝试,敢于探索,灵活处理。
英 语
每天都要磨耳朵
英语会考考查内容分为听力理解、语法、词汇、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知识组块,其中词汇组块以完形填空的形式考查。
听力理解
从以往会考反映的数据看,听力理解和语法两个部分是全卷得分率最高的题型。对会考有困难的考生来说,考前加强听力练习,每天听一套题磨磨耳朵是必不可少的。
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部分突出考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考查范围固定,即会考说明中的50个题型示例。考生要利用会考题型示例复习好语法知识,不要机械背记答案。此外,要注意题型示例中的语法分类项目。会考涉及的语法项目包括:代词、冠词、介词、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动词的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并列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一种类型会出1题,重点语法如动词的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从句部分会多于1题。考生不要扩大会考单选的复习范围,仅限于50个题型示例即可。单选考前可多做几遍,以确保正确率。
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词汇基础和阅读能力。该题型区分度大,有一定的难度。一般来说,前几个空在文中所给提示线索较多,所以相对容易,考生要认真作答。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的A、B篇文章较容易。基础较差的考生要静下心,锻炼从较简单的文章中查找答案的能力。阅读与表达部分的文章不难,大约250词,文章后面有3个开放式问题,前两题主要是细节题,难度较小,第3题比较综合,需要概括或推理方可准确答题。该部分每小题2分,可理解为:正确回答得1分,符合字数要求得1分。正确回答是指把信息点回答出来,且大小写、标点符号都正确,可使用短语或句子回答。切记不能超过字数限制,超过就扣分。
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部分会给出一些英语提示,提醒考生仔细审题,认真阅读中文部分的具体要求,尤其要关注题目中提到的除英语提示以外要提出的方法、建议、问题等,以免漏掉写作要点。书面表达部分要求考生在行文时根据所给信息写出意思清楚、语言正确、行文连贯和逻辑合理的语段,所以不能只照搬所给英文提示,必须进行合理的细节扩展才能达到要求。
物 理
复习吃透往年试题
近年会考考题有了新变化,知识点考查得更为灵活,对于加速度、速度图像的考查也加深了。题目更注重与科技、生活相结合。
计算题
会考在计算题的第三道加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要求考生对于课外社会关注度高的信息多关注。最后一道计算题加入了弹簧,并要求考生定性画出速度时间图像,对于变加速直线运动的定性分析加深了,计算上也不单考运动学,加入了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使力学系统的考查更为完整。总体来说,填空题难度更温和。以往最后一个填空题往往很难,而去年的考题让考生感觉更容易上手。
计算题最后两题是物理会考的难点。计算题的第三道题目,理科考查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文科考查天体运动。最后一道计算题考查板块模型,去年开始考查弹簧问题,这部分涉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或是机械能守恒定律。
点睛
考生复习时,要根据会考考试大纲,理解每个概念规律的物理意义,对每个考点的要求级别A、B、C要清楚,弄懂上面的考题,做好最近的两套会考题。
如果你是文科生
文科生面对会考,不能死记硬背,要真正理解物理的内涵,理解物理力学体系完整性,以及懂得学习物理的实际意义。仅剩最后几天的复习时间里,对文科生来说最有效的方法是做往年会考题,吃透每个考点,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尤其要吃透2016年考题。2017年考题方向会和2016年靠近,天体问题会更注重概念的考查,如线速度是弧长与时间的比值,角速度是角度与时间的比值等,以及转过的角度或者弧长等。机械能守恒定律方面要练习一些题目。曲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方向定义等都要多加复习。
如果你是理科生
会考有逐渐向高考出题方式靠拢的趋势。例如,东城区物理会考模拟题中,最后一道题由往年的纯力学题,改为力学与电磁相结合的题目,更具灵活性。对于理科生而言,物理会考总体难度不大,但有些理科生不一定比文科生考得好。面对会考,理科生不能掉以轻心,要争取得A甚至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