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单举例:例如新高考的1000名,假设这1千名包括部分原理科生和部分原文科生,那么分别是多少呢?看看本省的理科人数与文科人数比值,假设是3.5 那么就认为其中文科生=1000/(1+3.5)/=1000/3.53=221人,理科生=1000/(1+3.5)*3.5=1000/1.28=779人。则原理科1000名对应的老高考理科位次是779名 文科位次是221名。
换成公式就是原理科位次=新高考位次/1.28,原文科位次= 新高考位次/4.53。山东地区的本科理科人数与文科人数比值是3.5,因此可以直接使用这个公式。
重要,在志愿填报层面,有那样一句话:位次比考试成绩更重要。
高考考试位次便是某学生的位次分别在我省某学科类别整体学生位次分从高到低排列时所在的部位。又叫考试成绩位次、录用位次。位次定义的发生,关键是为了更进一步地寻找能体现对比性的数据信息,现如今,各地都实施高考平行志愿录用,摆列学生的考试成绩位次,是开展招收录用的第一步工作中。每一年高考成绩出去后,有一些省区便会发布各种考生成绩的一分一档统的计表。
位次形成是按照学生高考分数开展精准排位赛,为高考平行志愿录用打下基础。倘若一个省有10万文史类学生,高考成绩出去后,这10万学生将按成绩的好坏,设置的水平由测算逐一排出来位次,从第1名到第10万多名,并没有反复,每一位次仅有一名学生。
因而,拿个人成绩核对以往提档线的作法更加不可信。特别是对这些在录取分数线周边跑位的学员,滑档风险性非常高。因此最妥当的办法是靠位次讲话。由于在志愿填报申请时实行的是位次优先原则,排行越靠前的学员,挑选范畴越大。
而对这些位次并不依靠前的学员,这儿必须引进高校招生计划表和一分一段表。特别是后面一种,它能给学生一个大概的入学范畴。所说一分一段表,指的是教考院将同分数学员人数统计出去,随后按从高到低的先后顺序按段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