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对高考的影响
根据2017年全国高考改革最新方案,考生的总成绩由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三科成绩构成。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成绩不变。统一考试将不分文理。纳入总分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学校要求和自身专业,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选拔。
考生一定要注意学业水平考试,这直接影响到考生的高考志愿。
如果不参加三一自主招生,影响不大。如果你考试不及格,你就没有高中文凭。然而,一些高校的专业有考试成绩的要求。比如,数学专业可能会被要求在数学考试中拿一个分数,一些大学对自助招生也有类似的要求。
学术水平测试的性质
学业水平测试是对普通高中生相关学科学习质量的一种水平测试。它不同于具有选拔性质的高考,也不同于为学分认定而设置的模块考试。
学业水平考试是检验普通高中生相关科目是否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主要手段,也是检验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公平公正的重要手段。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高校招生选拔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
普通高中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有利于确保普通高中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组织教育教学,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推动学校课程实施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3+1+2的新高考模式,“3”是数学、语文、外语三门必选的主科;“1”是在物理、历史中二选一;“2”是其余的四门科目(地理、生物、化学、政治)学生从中选择两门。仔细算来,“3+1+2”的新高考模式一共有12种组合。
这么多的组合,如何选科才合理?小编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以学生明确要报考的院校专业为出发点
根据2021年部分院校对部分省份公布出来的高考招生计划看,不少专业都对必选科目有明确规定,例如医科类的热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大部分院校都确立了物理的必选地位,还有近年一直比较热门的法学专业,不少都将历史作为了必选科目。
学生如果有自己心仪的专业,就要参照该专业在本省的要求进行选科。参照报考专业的要求进行选科无疑是最合理的选科方法。
2、以兴趣爱好为出发点
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在高一并不能明确自己心仪的专业,这时候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学习从根本上讲,还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兴趣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也可以通过兴趣爱好的培养来确定大学要报考的专业。
3、以专业覆盖率为出发点
正如上面所说,不同的选科组合可以报考的专业不同。如果学生没有固定的专业要考取,就要充分考虑专业覆盖的问题,合理避免出现想学的专业因为限考问题不能报考的尴尬。总体而言,物理是专业覆盖率最大的科目,而物理+化学+地理这个偏理科的选科组合,在专业覆盖率上可达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