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兴趣爱好、学科特长、职业发展等综合考量,选择专业方向
大学的专业课程与高中课程多少也是有些关系的,可以根据高中时期擅长的科目选择对应的专业。比如擅长数学,又希望从事金融领域相关工作的同学,就可以选择金融类专业;外语学习很吃力,却想从事外交工作的同学,就要慎重考虑自己的学科基础是否有利于今后的职业发展。
另外,也有必要想想自己今后想做什么(职业发展方向),由此确定专业(如果自己不了解、没方向,可以问问父母、老师、专业人士)。因为大学所学的专业直接影响着大多数学生今后的职业选择。
新高考的实施,给学生带来了更多专业选择。学会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努力发展优势尤为重要。每一名考生都应当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确定今后的大体职业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依据自身条件选择相应的专业。
2、在专业方向的基础上选择学校
同一专业在国内许多高校都有设置,选择哪所高校的此类专业,具体要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因为同一学校里不同的专业,其录取的分数线也是不同的(需要注意的是:不是达到了分数线,你就能被录取,只是有机会录取,分数越高,录取的机会越大)。
其次,可以结合考虑此类专业的高校排名。大学的排名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综合类别的大学排名(人们常说的排名),一种是专业类别的大学排名,这种相对较为权威。
总而言之,在具体选择大学的时候,要大致了解一下大学的:综合实力、学科优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升学就业、国际合作、学费标准等诸方面信息。
在了解大学和专业的时候,除了网上搜索了解,也可以咨询一些过来人或值得信任的人。比如:你知道的学长学姐,老师,有见识的亲朋好友等。如果有条件,或者学校不远,也可以去大学里具体的逛逛。
3、新高考下,要关注自己的选考科目是否满足选报学校和专业的科目要求
新高考由于考生选考科目不同,高校对选考科目的要求也不同,大部分高校都提出了相关专业的选科要求,有的是一科、有的是两科,还有一部分没有明确,考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选考科目完全符合高校公布的专业科目要求。
如果你已有了心仪的院校,可以从学校入手,然后了解学校里的专业。比如xx大学的所有招生专业都要求选择物理,报考这所高校的任一专业,都要满足选考物理的要求。
如果以专业为目标来划定院校范围,则要注意相同专业在不同高校可能会有不同选考要求。
如果你没有目标院校或专业,在选择时,可以多参考“不限选考科目”的院校专业,扩大自己的专业选择面。
1、第一志愿至关重要
对于顺序志愿及部分平行志愿模式,如果报考第一志愿的考生上线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生源充足,学校一般不再录取第二、第三志愿考生,除非单独预留二志愿的招生计划;对于平行志愿模式,虽然大部分省份会设定一个征集志愿的机会,但因为考生在一志愿可以填报好几所平行院校,90%以上的院校和专业在一志愿录取阶段都能完成招生计划,就不再进入征集志愿行列。
从高校角度上看,各个院校都愿意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这样的考生到校后专业情绪较少,能够安心学习,成才可能性大。因此,考生需要慎重填报第一志愿,若第一志愿填报不当,不仅可能不会被理想的学校和专业录取,甚至可能落榜。
2、拉开梯度必不可少
通常情况下,知名高校或热门专业由于社会认可度高,报考人数众多而录取分数较高,反之则较低。院校之间、专业之间会形成比较明显的梯度。因此,考生在报考院校及专业志愿时一定要从高到低拉开档次,形成梯度。一般说来,梯度越大,录取的可能越大,但梯度太大又容易使志愿报得太低,造成所谓的分数“浪费”,故在拉开梯度的同时须保持合适的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