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区域发展
2、家政学
3、艺术史论
4、科学社会主义
5、政治学
6、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7、古典文献学
8、文物保护技术
被誉为“职业辅导之父”的帕森斯认为,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涉及三个主要因素:对工作性质和环境的了解,对自我爱好和能力的认识,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和匹配。这个理论同样可以用到专业选择上来
据调查发现,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和父母一起商量决定的人最多,占到调查人数的 56.7%;其次是与老师商量决定,占调查人数的 20%;15.9%的人自己决定;而依据职业测试、心理测试专家建议的有7.4%。可见在报考志愿时,很多学生是与父母或老师商量决定的,甚至有家长代替孩子作决定。
其实80%的孩子,对于今后自己从事什么等都无明确的界定,这时借助科学的专业测试和心理测试就显得很有必要。一个孩子不仅要知道“我喜欢什么”、“我擅长什么”还要知道“我能做什么”,只有这样,他的选择才是自己爱好、自己喜欢、并有能力达到的。志愿通中的兴趣测评推专业、性格测评推专业就是一个“性格+特长+兴趣”三位一体的科学评价模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没有一个人单凭一个兴趣就能把事情做好,它需要相关的品格特质去支撑,需要相关方面的能力去实现。
比如说新闻专业不仅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高,对性格也有一定的要求。试想,一位害羞的记者如何与采访对象顺畅地沟通,一位不喜交际的媒体从业人员如何获得最新最有价值的消息。如果单单是缺乏经验,那还可以在挫折和抗击打中茁壮成长,可要是性格与之相排斥,改变起来难度相当大。
职场中,很多企业在招聘新人时,也将性格测试放在重要地位。他们认为,一个人能力不足,可通过培训提高;但一个人的性格与专业、职业不匹配,要改变起来,就困难多了。“性格+特长+兴趣”才是一个人成功成材最给力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