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社会对美术的直接需求越来越少,但不可否认,美育的潜在间接作用将日益凸显。因为,功能化阶段之后必然是艺术化的追求。具备艺术眼光和艺术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必然在将来受到追捧。
校考的时候我真的体验过连续四天没坐下来吃饭,只吃速食,边走边吃,回去倒头就睡的日子,很深刻,不后悔,却不想再去经历了。
快联考的前半个月,有时候晚上整宿整宿的画,那阵子感觉自己都要猝死了,强到什么程度,3小时一幅画,一幅画画下来立马换纸,10分钟收拾材料,色彩需要画得快,两个多小时就得换。
联考失利,半夜两点多哭到抽筋,打电话给我爸妈,把他们吓得一直和我说就算没考好就算高考考不到他们也不怪我,千万别气馁,好好过下去,别冲动。
校考几万人去抢几十个名额,下着雪下着雨我们在外面候场,报名费、住宿费、车费,平时一二十的车程,都抬到八九十,考完了这场急急忙忙赶到下一个城市去考另一个学校。
美术生一点都不艺术不浪漫,画画都是套路,画面是背出来的,全身上下都是颜料,一件黑色外套一个冬不换变成彩色,一星期不洗头,颈椎病腰间盘突出。
让孩子学美术,不为别的,就为让她多一个看世界的方式,多一些内心的丰富,多一些表达的出口。
我们为什么让孩子学画,就是要让他们在理性客观的世界之外再打开一扇感性的大门,让他们在抽象逻辑思维之外具有形象思维的能力和习惯。让他们在循规蹈矩的规律学习之外还有天马行空的跳跃思维的能力,让他们在平淡世界里有发现美欣赏美的感受和直觉。
我们主张让孩子从小接受美育的教育,接受艺术的熏陶,绝不是为他们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技能,不是为他们能够考级拿证,也不是为他们能够靠手艺吃饭。而是通过艺术熏陶、美育培养让孩子内心更丰富,体验更细腻,心灵更柔软。让他们在能够享受物质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精神体验和追求。
艺术之于人的作用也许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内心深处,唤醒它、滋润它,才会慢慢散发出诱人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