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分为学校推荐的考生参加自主招生和考生之家报名申请的自主招生资格。无论以哪种方式参加自主招生考试,都需要填写真实的申请材料和相关的证明材料。一般获得的奖项和资格证书越多,被自主招生高校录取的几率就越大。
自主招生比较认可的条件是在高中阶段获得过某些特长的选拔,是市县级的三好学生或者优秀学生干部,参加过某些大学的夏令营活动等,在一些学科的竞赛中有获奖,这些条件都是自主招生认可的满足条件。
1、自主招生对某些贫困地区的优秀考生来说可以中增加入学机会。
2、自主招生能够更为综合而全面的考虑学生的素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来说,更加客观公正。
3、自主招生的形式升学区别于传统的全国统一的高考,更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高考“志愿”是指一个人参加高等教育考试的“志向和愿望”,每个高考考生都有根据自己的理想志向、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大学就读的权力。每年的自主招生和高考之后填报志愿的时节,那种由学校或家长代填志愿的现象并非罕见。其实,这都是受某种利益的驱动的,高考志愿已不单单是考生选择大学、挑选专业的方式,早已成为各中学、高校和家长获取最大利益的途径。
高校招生日益激烈,各院校奇招迭出,而此次“明斗”所揭示的“暗战”一角,更令人深思。无序的高校竞争背后是分数至上的“掐尖儿”大战,高校自主招生和学生自主选择依然长路漫漫。
自主招生制度“歧视”农村考生也成为争议的一个焦点。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大学的农村考生人数远低于城市考生。2010年北京大学颁布的自主招生新政“校长推荐制”学校名单中,没有一所高中在农村地区。农村考生在自主招生制度下,常常是处于劣势的一方。对于教育公平的永久课题,国家和公民都应加强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