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数学的认知。由于成绩长期没有提升,很多学生觉得数学本身就难,或者觉得自己不具备某种天赋、某种方法,于是对自己怀疑,甚至对自己没有信心,那么这样的话很容易挫伤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备考的方向。很多考生觉得多做题就行了,还有一些考生进行“题海战术”,每天面对大量的习题,同时也有好像永远都做不完题,结果是成绩没有提升上去。那么这个方向,当然也有一些考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喜欢做题甚至很少做题,这些考生有的觉得自己很聪明,应该能学好理科,特别是数学,结果拿到试卷后,觉得生疏,在短时间内很难把题目做好,对以上两类考生,都是属于备考方向的问题。
3.训练方式。备考中学习和考试其实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现实中学习努力的考生有的不一定会考试,会考试的学生不一定努力学习。当然前者远远多于后者。无论是会考试还是不会考试的学生,要想把试考好,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讲,还是需要合理的训练,例如说数学学科来说,你需要在平时训练中注重这些关键词:时间分配、正确率、题型以及相关的解题方法、步骤等等。很多学生没有训练的目标,甚至一些考生做题的目标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样训练方式肯定很难让自己的成绩提升上去。
4.教师教学等客观原因。在毕业班中老师重视成绩优秀的考生是普遍的现象,当然如果面对一些平时努力学习,成绩没有提升的同学,作为老师肯定要给学生们出谋划策,帮他们做改变,把成绩提升上去,同时现实中也并非所有老师都能这样去做,有的老师精力也不允许。但是无论怎样,考生成绩上不去,帮他们提升成绩更是老师的责任。如果我带一个班级的学生,肯定不会一刀切去布置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按照同样的模式去走,要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给出建议和方向。还是那句话,很多时候学习数学不是你做了多少题而是做了多少有效的题。
一、正确解题的前提条件是审题仔细
一些考生不能正确解答问题,往往都是审题不仔细,匆匆忙忙看完题目,在题目条件没有吃透情况下就匆匆下笔解题,自然无法正确解决问题。
解题,第一步就是要认真审题,提高对审题的重视,戒掉急于下笔的毛病,吃透题目当中每一个条件和结论,这样才能发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找到解题思路,降低因审题不仔细造成的解题出错。
永远记住,适当慢一点,学会耐心仔细去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与“量”,从题目中挖掘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找到正确解题方向。
二、尽量避免“会而不对”,要做到“会而对”
数学解题,特别是对解答题来说,改卷老师要看的不是一个答案,更重要看的是解题过程。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明明一些题目会做,但总是拿不到全部的分数,如计算出错、步骤省略、字迹潦草等等。
数学解题,书写解题过程,我们一定要将紧抓解题策略,紧靠得分点,每一步有理有据,符合逻辑语言,尽量避免口语化去书写解题步骤,一定要学会用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来表述解题过程。
一些考生为了追赶时间,就会忽略一些解题步骤,进行跳步,从而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错失一堆分数,这样解题有何意义?
三、解题要快,前提条件是要做正确
选择题要选对,填空题要填对,解答题要合理的证明、推理过程,这样你才能拿到相应的分数。不过,一些学生偏偏走入一个误区,片面认为只有“快”,才能拿到更多分数,只要快,题目都是对的。造成这部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一味求快,过于追求速度,造成解题错误百出。
题目只有做对,我们才能得分,这是解题的前提条件。如果想要题目既做的对,又要速度快,那需要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训练,巩固好所有知识内容,熟练运用各种解题方法技巧,日积月累才能综合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解题要学会:适当地慢一点、准一点,多得一点分数。
四、题目有难有易,要学会区分
参加考试,谁都想把全部题目都做正确,但在解题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难题,或是一些学生连自己能做对题目都会做错。
无论是客观题,还是解答题部分,试题设置一般都是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学会由易到难的解题策略,合理安排答题时间。若暂时遇见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学会跳过去,先答后面的题目,把该拿的分数先拿到手,千万不要在某一问题上“死磕”,既浪费时间又拿不到分,更会把能解的题目耽误。
面对容易题,一定要拿到全部分数;面对中等题,尽量要拿到全部分数;面对难题,要尽量多拿分数。
小编推荐:如何提高高中数学学习效率
五、正确对待考试,树立自信心
什么是考试?说的直白点讲,就是考查大家平时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技巧,知识内容掌握情况等等。只要你平时认真学习,脚踏实地去学好每一个知识点,做好每一个学习细节,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等等,就不用去怕考试。
面对考试,永远记住一句话:我易别人也易,我难别人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