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详情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广东 广州 本科 师范类 公办

院校简介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创办于1957年,前身为广东民族学院,首任校长是老一辈革命家罗明同志。2002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2005年,原广东省机械学校、原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广东省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先后并入,2018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校现有东校区、西校区、北校区、白云校区、河源校区等5个校区。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特色高校提升计划建设学校。学校现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大主要学科门类,民族学、职业技术教育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3个珠江学者设岗学科,教育学、民族学、新闻传播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电子信息、会计、机械、能源动力、新闻与传播等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是“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研究生招生培养单位和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职教专硕”)教育试点单位,有21个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培养高素质职业教育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现设有24个二级教学单位,全日制普通在校生37000多人;开设有72个本科专业,其中理工类专业36个,文科类专业36个;师范类专业32个;建有5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和应用型示范专业;建设70余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学校构建了高素质职教师资与应用型人才的学科专业培养体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开展协同创新战略合作项目,与知名企业共建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64个。近三年来,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系列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内外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屡获大奖,共获国家级奖励400多项、省级奖励900多项。就业率连年保持在同类高校前列,获评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广东省创新创业示范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中,现有正副高职称教师494人,具有博士学位631人,有双聘院士、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中国专利优秀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有全国优秀教师、巾帼发明家优秀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全国“2019年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扬帆计划”人才、广东省教学名师、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南粤教坛新秀)、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等高层次人才。 学校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科研平台。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逾3.5亿元,建设有广东工业实训中心,建有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知识产权大数据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智库(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发展研究中心、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5个广州市重点实验室、2个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3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际合作基地,13个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平台、10个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团队。此外,学校还与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共建了顺德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与河源市人民政府共建了河源研究院。近三年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和国家社科基金共45项(自然科学30项,人文社科1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1项(自然科学8项,人文社科3项)。 学校突出特色发展。学校是职业教育研究和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重镇,先后被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省教育厅选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院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民委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广东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学校是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联盟、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广东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联盟、中德合作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联盟理事长单位、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会长单位。学校充分发挥培养培训职教师资母机作用,深化“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特色发展”办学定位,成为广东职业教育的龙头,办学影响力不断提升。学校充分挖掘民族教育和学科资源,促进民族艺术、民族体育与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交叉融合,曾两度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获评广东省民宗委第二批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彰显了学校民族教育的优势和特色。 办学六十多年来,学校虽数易其名,却不改初心,秉承“厚德博学、唯实求新”校训精神,坚持“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特色发展”办学定位,以培养高素质“工匠之师”为使命担当,努力创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技术师范大学。

校园满意度 满意度说明

满意度说明

1.

由普通本专科学生根据本校的生活条件、环境以及综合情况进行实名投票得出(通过实名注册的学生才具有投票资格)

2.

投票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的个人意见。

3.

系统自动显示投票数较多的部分高校,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综合满意度
3.7
2941投票
环境满意度
3.4
2942投票
生活满意度
3.4
2782投票

校园风光

院校排名 查看更多

  • 536武书连
  • 306校友会
  • 292软科
  • 353金平果

师资力量

我校师资队伍中,现有专任教师1291人,其中正高职称149人,副高职称347人,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4%。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121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历或学位606人,占专任教师的46.9%。专任教师中,有双聘院士1人、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代表各1人、全国政协委员1人、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2人、中国专利优秀奖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规划评审组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巾帼发明家优秀奖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1人、全国“2019年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1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2人、“最美高校辅导员”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4人、“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2人、“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1人、广东省“扬帆计划”人才1人、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劳动模范1人、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教师1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南粤教坛新秀)21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8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培养对象15人。广东省第六届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广东省第六届学位委员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学校还聘请了谢广明、饶品贵、何勇、吴家清等国内知名学者为我校达之讲座教授。

学科建设

  • 3硕士点

推荐专业 推荐专业说明

推荐专业说明

根据学生对本校各专业办学情况推荐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推荐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相关专业的推荐意见,不代表官方的专业排名,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专业名称推荐指数推荐人数
商务英语4.716
汽车运用技术4.515
机电一体化技术4.540
电子商务4.553
应用电子技术4.416
电气自动化技术4.462
物联网工程4.324
音乐学4.253
日语4.253
工艺美术4.2126
美术学4.136
数学与应用数学4.1106
税收学4.144
会计学4.1268
环境设计4.119
人力资源管理4.147
财务管理4.0203
会计电算化4.066
会计4.0183
视觉传达设计3.911
汉语言文学3.9469
人力资源管理3.9129
工商企业管理3.950
计算机应用技术3.9135
市场营销3.8129
劳动与社会保障3.829
财务会计教育3.824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3.850
金融学3.8145
服装与服饰设计3.81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8272
市场营销3.892
模具设计与制造3.830
学前教育3.779
工商管理3.7260
国际经济与贸易3.710
物流管理3.76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6221
测控技术与仪器3.630
物流管理3.6110
国际经济与贸易3.6123
英语3.6297
艺术设计3.623
数字媒体技术3.567
网络工程3.574
工业设计3.580
汽车服务工程3.539
服装设计与工程3.527
机械电子工程3.5113
法学3.5187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4167
国际商务3.4197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3.4133
自动化3.4125
信息与计算科学3.469
广播电视编导3.3111
教育技术学3.3149
行政管理3.3100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3.3120
新闻学3.21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3.2121
动画3.273
电子商务3.292
软件工程3.2109
电子信息工程3.2126
车辆工程3.2121
通信工程3.1116
法律事务3.120
应用心理学3.021
展开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