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详情
南昌大学

江西 南昌 本科 综合类 公办 211 双一流

院校简介

南昌大学是国家“双一流”计划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江西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 学校地处“英雄城”南昌市,拥有前湖、青山湖、东湖、鄱阳湖4个校区,其中前湖主校区占地面积4321亩,校舍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 学校办学始于1921年创办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和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开创了全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先河。2005年,南昌大学与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南昌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党和国家领导人、教育部和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2008年10月,习近平同志视察学校时深情寄语“南昌大学前景无限”。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学校视察,就高校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发表重要讲话,并勉励学校走创新发展之路,希望当代大学生珍惜韶华,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 学校现设有人文学部、社科学部、理工一部、理工二部和医学部,拥有12个学科门类的131个本科专业,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设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共有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校的化学、临床医学、农业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主)、工程学、材料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其中农业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主)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15‰,临床医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2.56‰,化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3.29‰。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等级为A,位列全国第3名。 学校本部现有教职工4454人(其中专任教师2639人,正副教授150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4人,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78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2020年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排名第62名。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使命,近年来涌现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工人先锋号”工程力学实验中心等先进集体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江风益、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邹德凤等为代表的一批爱岗敬业、立德树人的先进典型;“江西省模范教师”王雨、“博导妈妈”石秋杰用生命诠释了南昌大学教师“爱党爱国、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四爱”精神。 学校本部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34404人,各类研究生14850人,国(境)外学生1268人。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以“三制、三化”为特征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卓越人才培养为代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双学位和主辅修为形式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入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项。入选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50多万优秀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和本科教学的优先地位。对接教育部“双万”计划,获批3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0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总数位居部省合建高校首位,全国第37位。连续两届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学校是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教育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江西主节点单位,是江西唯一参与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建设的高校。 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中国-加拿大食品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南昌),2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个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1个全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1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9个江西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5511”重大科技创新培育平台,92个省部级科技平台,19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20年,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98项,其中获批3项基金重点项目 学校协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标志性、有特色的科研成果。江风益教授团队“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摘得2015年度唯一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是自国家科学技术奖设立以来,首次由地方高校获得的一等奖,正助推江西打造“南昌光谷”。2019年,经国家权威部门鉴定,高光效黄光LED技术等5项成果中,有4项国际领先,1项国际先进。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获4金10银16铜。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的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列第34位,2020年列第14位。学校高水平科研论文取得突破,先后发表在Science、Nature子刊等高质量期刊上。《汉字形体发展史》入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选介汇编》。学校还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学校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荣获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先进集体”。“稻渔工程”团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学校加入了“中国-中东欧高校联合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是“南亚—东南亚高校联盟”创始高校之一和“欧亚-太平洋联盟”“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成员单位,是中国教育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国留学培训基地、全国汉语水平HSK网考先进考点,是江西省唯一一所获批简化因公出国手续的高校。学校重视国际化办学,与40多个国家(地区)的170余所高校与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建立了中德研究院、中国-加拿大食品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南昌)、食品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食品创新研究院、国际材料创新研究院,与俄罗斯高校共建了江西省首个俄语中心。与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办学效益及社会影响不断提升。学校分别在法国、西班牙与印度尼西亚设立了4个孔子学院和2个孔子课堂,在俄罗斯设立了汉语研究中心。拓宽学生国际交流渠道,近几年共有5000余名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 进入新时代,南昌大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积极落实“人才强校、特色创新、产教融合”三大战略,遵循“育人为本、创新引领、合建驱动、改革攻坚、实干兴校、拼争一流”的发展思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朝着早日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行!

校园满意度 满意度说明

满意度说明

1.

由普通本专科学生根据本校的生活条件、环境以及综合情况进行实名投票得出(通过实名注册的学生才具有投票资格)

2.

投票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的个人意见。

3.

系统自动显示投票数较多的部分高校,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综合满意度
4.2
7316投票
环境满意度
4.4
7411投票
生活满意度
3.9
6965投票

校园风光

院校排名 查看更多

  • 58武书连
  • 70校友会
  • 75软科
  • 48金平果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4月,学校本部有教职工4454人(其中专任教师2639人,正副教授1501人),其中国家级人才7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 据2021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4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7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 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创新项目入选者5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4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1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3人,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2人,国家科技部领军人才3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2人。 国家级教学团队:公共数学教学团队

学科建设

  • 3一流学科
  • 3重点学科
  • 3重点实验室
  • 8博士点
  • 45硕士点

学科评估 学科评估说明

学科评估说明

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发的 《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简称学科目录)

学科代码一级学科名称评选结果
0832食品科学与工程A
0503新闻传播学B-
0703化学B-
0710生物学B-
0802机械工程B-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B-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B-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B-
1002临床医学B-
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B-
1204公共管理B-
0101哲学C+
0202应用经济学C+
0501中国语言文学C+
0701数学C+
0702物理学C+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
1001基础医学C+
0713生态学C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C
1007药学C
1202工商管理C
1305设计学C
0502外国语言文学C-
0602中国史C-
0801力学C-
0815水利工程C-
1011护理学C-
展开全部
收起

推荐专业 推荐专业说明

推荐专业说明

根据学生对本校各专业办学情况推荐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推荐结果仅代表学生对本校相关专业的推荐意见,不代表官方的专业排名,投票人数较少的高校暂时不显示。

专业名称推荐指数推荐人数
产品设计5.01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7193
运动训练4.624
工程管理4.664
土木工程4.6281
新闻学4.588
广告学4.545
经济学类4.519
热能与动力工程4.540
工业设计4.577
口腔医学4.539
口腔医学4.5358
医学检验技术4.591
工商管理4.4121
建筑学4.439
自动化4.4101
电子信息工程4.48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4224
会计学4.4207
市场营销4.425
汉语言文学4.4171
财务管理4.496
档案学4.451
水利水电工程4.464
人力资源管理4.414
护理4.4581
经济统计学4.310
工商管理类4.323
水产养殖学4.315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4.365
通信工程4.3136
医学影像学4.3104
历史学4.323
金融学4.396
日语4.351
给水排水工程4.322
药学4.396
物流管理4.29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4.2129
绘画4.230
医学检验技术4.288
西班牙语4.219
法语4.225
音乐学4.278
播音与主持艺术4.225
材料科学与工程4.2113
化学4.269
城乡规划4.226
车辆工程4.298
麻醉学4.264
体育教育4.265
化学工程与工艺4.255
市场营销4.2100
软件工程4.1200
工业工程4.185
网络工程4.138
经济学4.155
能源与动力工程4.113
环境工程4.169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4.129
临床医学4.1846
国际经济与贸易4.179
护理学4.1236
应用化学4.186
社会工作4.14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1170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4.165
英语4.1177
临床医学4.11708
行政管理4.0126
数学与应用数学4.081
数字媒体技术4.016
艺术设计4.054
俄语4.011
中国语言文学类4.045
法学4.0238
食品质量与安全4.027
汉语国际教育4.024
艺术设计4.079
材料物理3.910
广播电视学3.933
公共关系学3.961
电子商务3.948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3.953
管理科学3.947
舞蹈学3.929
德语3.942
会计3.9431
应用英语3.951
模具设计与制造3.953
表演3.828
预防医学3.873
制药工程3.852
物理学3.839
生物医学工程3.821
安全工程3.833
电气类3.819
食品科学与工程3.8139
计算机应用技术3.813
公共事业管理3.776
计算机软件3.741
商务英语3.7153
行政管理3.755
软件技术3.7138
电子商务3.786
应用物理学3.664
哲学3.639
应用心理学3.6131
测控技术与仪器3.653
生物工程3.655
教育学3.640
建筑工程技术3.6145
广告设计与制作3.657
旅游管理3.577
动画3.536
信息与计算科学3.553
药学3.585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3.537
法律事务3.524
国际经济与贸易3.591
机电一体化技术3.499
生物科学3.377
物业管理3.322
旅游管理3.242
应用电子技术3.233
生物技术3.162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3.118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3.149
环境科学3.030
戏剧影视文学3.026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3.073
医学影像技术3.025
计算机网络技术3.052
工业设计3.032
生物制药技术3.049
展开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