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刘家礼2017/9/27阅读287

怎么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王欢2017/9/27 9:22:50

我们常说,中学生是人生观、世界观成熟的时期,是科学人生观教育的关键期。但这并非说在小学阶段是无足轻重的。心理学研究表明,12岁以前儿童基本不能理解“人生”、“价值”等概念的确切含义,对“幸福”、“义务”、“荣誉”、“良心”等伦理概念也仅理解表面意义。但不能据此认为在小学阶段实施人生观教育是过早了,是违背了儿童的年龄特征。因为科学人生观是在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后天环境的不断影响下而逐渐形成、成熟的。在小学阶段直接教授《科学人生观》课程确是不适宜的,但小学生对未来的前途与理想已有初步的设计,对人生目标、人生价值、金钱、幸福、责任等也有自己的观点。而这些恰恰是日后形成自己独特人生观的基础。如果此阶段已对上述方面带有不健康的因素,那么要在中学时代形成科学人生观,显然是困难的。所以,人生价值观教育必须及早开始。正如12岁前儿童不能理解“祖国”概念,但仍必须而且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样,关键在于如何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施以不同目标、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人生观教育,形成一个科学的教育序列。

我以为,小学阶段的人生观教育主要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因为日常行为规范中的许多内容本身就是最初级的正确人生观。同时,可以借助生动有趣的故事、易于感染的榜样事迹、朗朗上口的诗歌、歌曲,结合教师对班级、学校中的偶发事件处理,向学生灌输一些较浅近的人生、价值观点,诸如“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努力学习、争取上进”;“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等。对这些观点,不求学生完全理解,只要在一般现实情境中加以践行即可。至于要使这些观点为学生所深刻理解,并建立起深层次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则还需在中学阶段,通过开设专门课程,结合学科教学及其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教育活动来实施。

其次,就是家庭教育,父母应该有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家中说话、做事都要主要自己的形象,考虑孩子的感受,会潜移默化;多和孩子谈心,交流要认真、亲切,不要什么事都瞒混过关,孩子年龄小,要避免让他看一些不合适的东西(如古惑仔之类暴力的),玩一些不合适的东西,这个家长一定要上心,再就是家长多看些心理学的书,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要特别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对于孩子来说成绩不是那么的重要,最重要是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小学时期是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在信息科技空前发达的现代,他们往往受到某些不良媒体和某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而导致对美的认识产生扭曲。如:(1)普遍低下的社会道德水准。当前市场经济的重利性和竞争性,更使集体主义、合作互助、社会责任等观念受到进一步冲击。这种状况也自然影响到青少年。(2)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自80年代初期以来,西方社会一些低级、庸俗的文化意识和错误的社会思潮大量涌入,“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一切向钱看”、“为个人主义正名”等等形形色色的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多次以“争鸣”形式在青少年报刊中予以介绍。其争鸣的结果,往往给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和实践带来更大的混乱。(3)社会阴暗面的过分喧染。现在有许多报刊,对英雄人物、先进事迹、好人好事的宣传显得苍白无力、空洞无物,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教育意义,但对于违法犯罪活动、破坏党纪党风的行为、违反社会公德的言行,却喧染得过分详尽,从而给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带来负面教育。(4)家长对孩子道德精神面貌的低要求化。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在学业上有极高的期望,但对孩子的道德品行要求却不甚重视,还不时向孩子灌输些与学校德育格格不入的错误观念。(5)民俗文化中的不健康成份。诸如封建迷信、市侩哲学、不良习俗、落后的道德观等在社会、家庭中得以保存、喧染,冲淡了科学人生观的教育效果。

要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必须在各个方面入手。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需要不同的心理用不同的方法,小的小学生喜爱正义和一些好的事物,而高年级的人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要对他们的心理和梦想以及追求相结合得出结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个老师做不到,一对家长也做不到,要对小学生的所见所闻的事情加以控制。不是不给予自由的空间,而是给予他该学的事情,并对他以知的坏事进行评价和告诫,要想让孩子真正明白这些问题,可以采取有答未必应(是未必不是不应)。但要做好榜样的形象,适当的鼓励和赞扬,在孩子面前犯了错也要承认,这是人无完人金无足金的道理。

小学生的生活环境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根据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我们教育中必须加强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结合,才能实现“整个的教育。”才能培养真正对社会有责任感,有贡献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周围的世界是生动的思想的源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库。”

所以,价值观教育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价值观教育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不可以一蹴而就,有时我们开展一项很好的活动,学生也受到了教育,但是,活动结束,如果没有后续措施加以巩固,很可能成为一时的冲动,如果常抓不懈,就会形成一个习惯,把自然行为变成一种自觉行为,我们还记得汶川地震中那个敬礼的小男孩吗?当解放军叔叔把他从废墟中救出来,小男孩行了一个不标准的军礼,我想,如果不是父母、幼儿园老师平时教导有方,小男孩无论如何是不会有此举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价值观教育,犹如将一颗善的种子植入学生幼小的心灵,让它一遇到合适的土壤就能发芽开花,这才是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的终极目的。

扎西卓玛2017/9/27 9:22:50

  以身作则。

  把要交给孩子的价值观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往往把大人看作模范,培养价值观的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模仿。

  如果你言行不一致,就会误导孩子。

  比如,你想教会孩子合作与同情心,你可以鼓励他们分享玩具。要是孩子看见你擅自拿了别人的东西或者没有分享资源给需要的人,他们会怀疑那些价值观的重要性。

付珊珊2017/9/27 9:37:50

  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人们常说,分分分,小命根。考重点上大学,将来才会有出息。面对考试,许多家长对孩子抱有厚望,一遍遍不厌其烦的督促上进,无形中给孩子很多压力,但是,孩子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才是真正的赢家。家长应该有这样的观念:健康成长比分数更重要。

    你尚未登录高三网,不能进行回复

    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