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丘成桐女子中学生数学竞赛在北京闭幕。此次竞赛吸引了来自多个国家的300余名女生报名,最终130余名学生获得参赛资格,共同角逐“诺特奖”。经过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最终评选出诺特奖金奖1人、银奖3人、铜奖6人及优胜奖10人。
丘成桐女子中学生数学竞赛由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院士于2021年发起设立,面向全球女子中学生,旨在鼓励更多女生投入数学学科的学习,增强她们对基础科学的热爱和信心,助力培养更多的女性科学家。竞赛考查内容包括中学数学全部内容、微积分、线性代数以及群与群作用的基本概念。笔试部分共有6题,时长3小时,表现优异者进入面试,根据综合评定给出结果。
本次竞赛共有20人获奖,其中浙江有8人,杭州女生表现尤为出色。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文渊中学6人获奖,白妍丽获得银奖,蔡一靓和李语煊获得铜奖,李梓睿、袁张扬、姜语菡获得优胜奖;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的陈含琳获得铜奖;乐清市知临中学的陈纴醇获得优胜奖。
获得银奖和铜奖的4名同学直接获得了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的保送资格。这4名同学中有3名来自文渊中学,都是高二学生,另一名来自余杭高级中学的同学是高一学生。这意味着这些女生在高中生活还未过半时就已经保送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逐步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开展“双一流”建设,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